近日,十多家水泥上市企业发布了一季度业绩报告,绝大多数企业在量价齐跌的情况下,出现业绩下滑或亏损的情况。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因水泥价格下跌导致海螺水泥利润下滑48.2%
海螺水泥相关人士表示,“前几年协同也好、错峰生产也好,水泥价格定得都比较高,公司前两年市场份额丢失得比较多。当前公司坚定市场化运作,因为市场份额就是盈利的基础。所以一定要保持合理的市场份额,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升效益。一季度的行情在低谷,特别是1月份延续了去年年底大环境变化的影响,水泥熟料价格都比较低。春节以后随着地产、基建的需求逐步恢复,价格开始反弹。但是3月下旬以后因为大范围的阴雨天气,直接影响到了反弹力度。从安徽沿江市场来看,3月末4月初海螺水泥42.5水泥出厂价格不到400元/吨。二季度开始天气将明显好转,市场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今年一季度煤炭价格总体延续去年高位,价格比2022年同期略有提升。但与2022年末相比呈下降趋势,整个一季度都在逐步下降。
碳排放权处置收益增加,华新水泥营业外收入增加685.08%
华新水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滑63.09%主要因为受市场需求影响,主要产品水泥量价下降;应收账款增加40.27%主因是季节性销售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减少112.07%主要原因为境外子公司货币相对人民币贬值;研发费用增加49.22%主要原因为环保、新材料研发项目及研发投入增加;营业外收入增加685.08%主要原因为碳排放权处置收益增加。
塔牌水泥销量上升,成本下降,营收、净利双增
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中提到,2023年1~3月,公司实现水泥产量371.58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93%;实现水泥销量376.59万吨,较上年同期上升了8.07%。
得益于煤炭采购价格的下降和上年公司实施的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的持续深入见效,报告期水泥平均销售成本相应下降,且基本抵消了水泥价格同比下降3.57%的影响。
受煤炭价格和其他成本费用下降影响,水泥平均销售成本同比下降了5.16%,成本下降幅度大于售价下降幅度,公司水泥盈利水平小幅提升。
上峰水泥新线投产销量上升,销售价格下降,营收稳定
上峰水泥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中提到,本报告期的前两个月市场需求偏弱,3月份开始市场回暖,需求量上升,售价上涨,公司华东区域的水泥产品销量回升,产品库位大幅降低,西南区域新增水泥产能,水泥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西北区域水泥产品销量保持稳定,骨料产品销量同比增长。报告期华东区域产品售价低于上年同期,产品制造成本接近上年同期成本,整体营业毛利率26.35%,盈利低于上年同期,期末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上升。
从数据来看,期末存货余额下降主要是水泥和熟料产品库存量下降,3月份水泥和熟料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期末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合计余额比年初上升5.69亿元,主要是异地迁建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建设投资,核心子公司增加石灰石矿山资源投资,以及新增新经济股权投资等。
江西万年青,主要产品售价下降,利润减少超50%
万年青水泥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数据可见,企业营业外支出减少40.1%主要是为上年同期子公司存在停工损失所致。利润总额减少、净利润以及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超50%,主要是因为主营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所致。
祁连山水泥合同负债增加81.84%,部分重点客户预付货款未结算
从祁连山水泥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数据可见,一季度合同负债增加81.84%,主要是部分重点客户预付货款未结算致使期末余额增加。
其他流动资产增加419.79%,主要原因是一季度计提“错峰生产”期间停工费用和部分公司待抵扣进项税期末未抵扣所致。
冀东水泥增收不增利,亏损7.92亿
冀东水泥4月25日公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营业收入51.84亿元,同比增长4.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2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3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29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5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298元。
从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数据可见,应收账款增加5.16亿元增加比例31.26%,主要是部分客户货款尚未结算所致。合同负债增加4.27亿元,增加比例达76.96%主要是预收款形式的销量增加。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92亿同比减少5.59亿元。主因为水泥和熟料综合售价同比降低。
天山股份水泥商混量价下跌,盈利减少
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中解释了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及原因时提到预付账款较年初增长51.94%,主要系生产准备期,原燃材料储备增加。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220.08%,主要系本期水泥商混销价销量下跌,盈利减少。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较上年同期上升189.20%,主要系支付职工薪酬及税金减少所致。
山水水泥、华润水泥、亚洲水泥一季度业绩下挫
山水水泥发布公告,一季度该集团取得经营收入人民币31.81亿元,同比增加0.58%;公司股东应占亏损5.63亿元,同比增加55.28%。
华润水泥控股预期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500万港元至4500万港元,而上年同期则实现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7.295亿港元。业绩变动主要原因为一季度内集团产品销售价格较2022年同期下降;2022年第一季度处置一家附属公司的一次性收益2.391亿港元。
亚洲水泥在一季度报告中提到,长江中下游以及四川地区作为本集团重点经营的两大市场,第一季度1至2月传统淡季,长江中下游行业库存延续去年底高位;节后市场启动较往年提前,但由于房地产持续疲弱,水泥需求恢复仍然较为缓慢;2月下旬后,需求恢复加速,至3月初沿江水泥发货已恢复七至八成,叠加下游沿江窑线执行错峰停窑,熟料库存压力减轻,熟料售价多次上调;3月上中旬,天气连续放晴,项目、工地开工情况较好,水泥发货畅旺,各地水泥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上调,但进入3月下旬,各地雨水天气明显增加,需求受到影响,行业库存承压,各地水泥售价随之震荡走低。截至4月初,沿江熟料价格对比去年末大幅上升,水泥价格除下游上海、扬州地区较去年底明显上涨外,武黄、昌九地区基本与去年底持平。预计二季度沿江市场需求有所回落,行业竞争加剧,上半年水泥售价下行压力较大,下半年需求释放,全年行情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四川地区春节过后,受大气污染预警和阴雨天气影响,下游工程项目和搅拌站开工受限,水泥需求恢复有限,水泥企业为打开销量启动降价促销;2月下旬,工地开工率持续上升,本地企业发货恢复七至八成,叠加企业错峰生产仍在持续,库存压力得到缓解,助推水泥价格上扬,但市场最终涨价幅度参差不齐,加上大气黄色预警,本地项目开工受到影响,且外来水泥冲击不断,导致3月中旬水泥价格有所回落;3月下旬,协会发布四月份13天/条停窑计划,后续水泥供应缩减预期较强,支撑水泥价格走高。截至4月初,四川地区水泥价格较去年末小幅提升。二季度四川地区整体需求看弱,且外围低价水泥冲击本地市场之隐忧仍然存在,后续水泥价格能否维持尚待观察。
随着2022年底各地防疫管控彻底结束,疫情对发货的扰动作用消失,2023年一季度,本集团销售渠道保持畅通,水泥产品(水泥+熟料)销量615万吨,好于去年同期。
混凝土行业最大上市公司2023年计划新签合同额580亿元
作为水泥行业下游预拌混凝土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西部建材董事长吴志旗在25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对一季度业绩下滑原因解释称,预拌混凝土随产随用的特性导致其生产需与建筑施工保持同步,而建筑施工企业受天气影响,开工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该等现象在北方地区尤为明显,另外加上春节假期等因素,一般而言,一季度为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传统淡季,二、三季度为相对高峰期。今年公司将努力提升经营业绩,提高盈利能力。公司2023年经营目标为新签合同额580亿元,营业收入260亿元,利润总额9亿元,但该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
从上述企业的年报业绩变动情况可见,一季度内普遍性地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可见,一季度内跌多涨少。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且多家企业提到应收账款增加为重点客户预付货款未结算,合同负债增加为预收款形式的销量增加。这也意味着水泥行业赊销和锁价情况依然存在。
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的表现,也代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一季度多家企业量价齐跌,应收账款和合同负债的增加也预示今年一季度整个水泥行业业绩下滑已是定局。从各区域市场反馈可见,4月份行情及各企业盈利情况也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