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对各省如何控制总量,有序发展,严控新建项目作了量化和非常具体的规定。
其二:投资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的企业,必须在内地有从事水泥生产经营三年以上的经历。
其三:投资水泥项目的业主,自有资本金的比例不得低于50%。
其四:经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公告后的核准项目一年内未开工建设(完成总投资大于15%)或自开工建设后两年内未投产验收的,其项目核准内容自动作废。
另外,新政策还对矿山使用年限、规模、能耗标准、环保、投产管理等方面做了规定。
评析:
新政策的可执行性明显增强。在中国水泥行业颁布此次《水泥行业准入条件》之前,主要政策是2006年发布的《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仔细对比发现,此次《水泥行业准入条件》针对性更强,主要为了控制新增产能,而且措施非常量化,对一些以前模糊的部分做了硬性规定,这在水泥工业政策性文件中非常少见。
供给增量将低增长
总量控制:明确表态未来产能必须处于低增长态势。无论是“新型干法已经高于70%的区域,每年新增水泥总量控制在上年的10%以内”,还是“按照1000kg/人的标准等量淘汰后核准或者停止核准”,都明确表示未来水泥供给的增量将处于低增长状态。
自有资本金比例不低于50%意义重大。国家对自有资本金进行约束,始于1996年。1996年包含在建材领域的水泥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及以上;2004年,水泥项目自有资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而这次要将资本金比例进一步上调到50%以上。从数据来看,资本金比例上调,对于抑制水泥起到了一定作用,2004年资本金比例从20%上调到35%以后,再结合当时的供需形势,2005、2006年水泥行业的投资均保持了负增长(分别为-4.92%、-6.25%),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当然,当时的利润预期是投资放缓更重要的原因)。
投资者行业经历的选择:必须内地有从事水泥生产经营三年以上的经历。该项内容主要是针对近年出现的部分区域涌现了一些行业外的投资者而设定,我们前期在全国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就发现:今年的四川、山西、新疆、甘肃等当期利润或者预期利润比较高的区域,都出现了非水泥行业的投资者。
该项政策主要有两个好处:其一,提高了行业外资金到水泥行业进行建设投资的门槛,能缓解未来投资的压力;其二,没有水泥行业经历的投资者从事水泥行业投资,可能在生产线的统筹规划上存在诸多缺陷,比如现在的浙江很多生产线瑕疵较多,就在于其时出现大批非水泥行业的投资者到水泥行业进行投资。
未及时开工或者完工的项目,其项目核准内容自动作废。目前很多省份都存在大量的已批未建、已开工但迟迟不能完工的生产线,这意味着这些一年内未开工建设(完成总投资大于15%)或自开工建设后两年内未投产验收的项目,都存在被清理的可能性,也将减轻未来供给面的压力。
而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则意味着要做好更扎实的工作:比如1条5000t/d生产线要在2年之内准备5亿以上的资金安排;土地、矿山、环评都要严格符合验收标准等等。――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实力较弱的小企业进一步投资水泥行业的门槛。
影响:提升估值水平
我们判断政策出台后影响的是一年以后行业新增产能,也就是说,该项政策不会对2009~2010年行业新增产能和供求关系产生较大影响;但是这个政策是供给面面临重要拐点的政策(2008年11月的4万亿政策是需求面拐点的政策),将把未来供给面压力的减少反映到当前估值上,对于水泥股起到的是估值提升的作用。
除了政策层面,基本面在持续好转:珠三角水泥企业继7月底第一次提价后,9月初重点企业又实施了第二次提价;海螺水泥(600585,股吧)也在湖南等区域有所提价。对于后续提价的持续性,我们仍认为,目前才是未来四个月这些区域提价的开始阶段,从接下来的供求关系、企业目前的低库存水平、行业的盈利状况等因素来看,后续存在提价的可能性。
基于政策面的利好正在逐渐明朗,以及基本面未来几个月能持续好转,我们继续建议投资者增持水泥行业。
重点推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对应的重点公司包括海螺水泥、冀东水泥(000401,股吧)、塔牌集团(002233,股吧)等企业。对短期业绩超预期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三季度西北四家水泥公司继续超预期高增长带来的短期交易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