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泥生产线厂址的选择
水泥生产线厂址的选择突出的是“可靠”二字,就是原料供应要可靠、市场销售要可靠,过去将一个完整水泥生产线放在同一个厂址的概念,正在慢慢变为熟料、水泥项目分别建设,即熟料线靠近矿山而粉磨站靠近市场的选址思路。现在国内水泥销售以汽车运输为主,汽车运输的距离毕竟有限,太远则运输成本上升且不能适应市场的波动。另外,在销售市场附近建设粉磨站有树立品牌形象、给顾客以安全可靠的感觉。水泥厂用量最多的原料是石灰石,其运输量占全部物流的一半,因此熟料线靠近矿山可以减少运输成本,降低由于原料供应而影响生产的风险。熟料线的选址还应该考虑交通的便利性和熟料运输的成本,象枞阳海螺、池州海螺、铜陵海螺、华新阳新、华新武穴等大型熟料基地建设在长江沿岸,在长江上建有专用码头,利用廉价的水路运输将熟料运往各粉磨站或外销,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熟料的生产成本和销售运输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的能力。
2 矿山的选择和规划
矿山的选择和规划要着重考虑“可靠、环?!保谧试慈找娼粽诺慕裉欤≡褚桓龃⒘看蟆⒅柿亢玫目笊讲皇呛苋菀椎氖虑?,在浙江全省有那么多水泥厂,但好的矿山仅集中在两个区域。因此对矿山的要求不能太高,过去追求的同时具备大储量、高钙、低碱、均匀稳定、易开采等要求已经不太好满足,随着水泥厂不断大型化,技术越来越先进,对原料的适应性也越来越强,只要有害成分不是太高、品位满足基本配料要求即可。但矿山必须要作好详细的地质勘探,设计好长远的开采计划和资源利用方案。前几年普遍对矿山的规划工作不够,认为只要能运下石头就行,简单地做个道路、削顶和开采平台就匆匆投入使用了,结果一、两年后矿山无法开采,只好重新再作设计。现在有经验的水泥集团对矿山的前期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地质部分,提前做好资源利用(搭配)方案和长远的开采规划,做到有控制地开采。现在大的水泥公司,对剥离下来的废石,全部搭配利用,既节约资源、又符合国家提倡的循环经济模式。
3 原料预均化设计
原料预均化的设计突出的是“简单”二字,在大型水泥厂的设计中,原燃料特别是石灰石均设有预均化堆场,但由于石灰石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已经有意识地进行了搭配,且日用量特别大,一条万吨线的日用量大约1.2万吨,爆破时间间隔大大缩短,矿山的生产自然包含了均化作用。因此石灰石预均化堆场用于储存的作用就高于均化作用了,大型回转窑对原料的适应性很强,对均化的敏感性不像小型回转窑那么高。这样石灰石预均化堆场的真正作用就是作为石灰石破碎和生料磨之间的缓冲,一般破碎机更换一副锤头的时间为ld,则石灰石的储量设计3d就足够了,一般矿山到厂区采用长胶带输送机或设有专用运矿道路,因此不存在运输的风险。在大型水泥厂中,长形预均化堆场由于可扩建性,应该更具有优势,但轨道宽度要控制在40m以内,否则取料机大梁的刚度就面临严重挑战。堆料层数也没有必要设计400层那么多,堆料机的速度可以放慢,堆场必须设有应急通道,在取料机检修时使用。国外还有一种思路,就是直接将石灰石配料秤设在取料机下面,取消石灰石配料库,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转率。
由于国内能源供应日益紧张,质量好的原煤价格很高,许多水泥厂采用劣质煤,而且货源不能稳定,进货渠道不固定,所以必须设置原煤预均化堆场。原煤不像石灰石那样靠近矿山,必须有一定储量以抵抗市场供应的风险和保证必要的均化效果,储存期设计为7-10d为宜。
生料均化库也不必追求过高的均化效果,它的储存作用和均化作用同样重要,选择均化效果达到5的均化库即可满足大型水泥厂的需要。有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取消生料库,出磨生料直接入窑,但笔者认为不可行,因为这样窑喂料量很难调节,烧成系统无法稳定。如果生料磨采用两套系统,生料储存期可设计为1~2d;如果生料磨采用一套系统,生料储存期设计为2~3d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