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聞遐邇的“建材之鄉”浙江省長興縣,長期以來都在環境治理上煞費苦心。特別是當地粉體產業,由于準入門檻低、投資小、見效快,企業數量無序膨脹。截至2010年年底,僅“建材重鎮”李家巷鎮一地就有10余家礦山企業、235家石粉企業。“山河破碎、粉塵飛揚、污水橫流”是當地環境的真實寫照。
產業的發展如何與社會、環境的要求相適應?
長興縣委、縣政府通過調查研究痛下決心,從2011年9月開始全面開展粉體產業專項整治,努力打造“中國粉體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經過一年零七個月的攻堅克難,長興縣李家巷關閉了8家礦山、淘汰了235家石粉生產企業,重組了9家大型現代化粉體生產企業,實現區域環境質量的有效改善。據環保部門2012年10月監測,總懸浮顆粒物日均濃度每立方米0.214毫克,可吸入顆粒物日均濃度每立方米0.109毫克,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2級標準。
壯士斷腕淘汰落后產能
長興縣擁有十分豐富的石灰石礦產資源,石灰石碳酸鈣含量高達98%。上世紀80年代后,成為全國最大的重質碳酸鈣生產基地之一,鼎盛之時全縣有多達幾十家石礦、340余家石粉企業,年產粉體近1000萬噸,從業人員達6000余人,對拉動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但是伴隨著石料開采、礦石運輸、石粉加工等產業鏈帶來的粉塵污染、職業病危害等社會危害,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居住環境和投資環境。
按照“關閉淘汰一批、重組提升一批”的思路和“規模化、現代化、清潔化、一體化”的要求,長興縣專門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章根明擔任組長的粉體產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整治、規劃、維穩、政策、宣傳等多個專項工作組,由縣委組織部抽調42名縣級機關干部與鄉鎮抽調90余名鎮村干部組成,深入相關企業,宣傳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努力爭取業主理解配合,協助關停并轉企業做好職工安置和周邊群眾穩定工作。
領導小組與各專項工作組反復多次召開座談會、動員大會、專題例會,請粉體企業集中的村鎮干部、人大和政協代表、企業負責人、人民群眾等各階層代表,廣泛聽取其意見建議,全面宣傳和部署專項整治工作;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跟蹤報道落后產能淘汰進展情況,宣傳淘汰工作先進典型,將全縣上下的思想和行動都統一到專項整治工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