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取消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對企業投資冷軋項目的核準。此舉會否加劇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政府事前審批的“手”放松之后,解決重復建設、產能過剩和無序競爭問題,關鍵是要讓事中、事后監管的“手”硬起來。
《決定》中與鋼鐵行業相關的項目有:取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企業投資冷軋項目;企業投資除稀土礦山開發項目和已探明工業儲量5000萬噸及以上規模的鐵礦開發項目外的其他礦山開發項目(不含煤礦、鈾礦),其核準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下放至省級投資主管部門。據記者了解,有關鐵礦開發項目的核準權限已在《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04年本)》中有過明確規定,所以,此次真正與鋼鐵行業相關的僅是企業投資冷軋項目。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決不意味著政府對這些領域放任不管了。政府將采取更有效的跟進和配套措施,積極創新管理方式,嚴格進行監管。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投資審批項目取消或下放后,各相關部門將建立聯動機制,綜合施策,充分發揮法律法規和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財稅政策、總量控制等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加強對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方面的管理,采取必要的手段對不符合要求的項目進行制止和限制,切實防止“一放就亂”。對取消核準的生產經營活動審批項目,將制定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加強對市場主體、市場活動的監管,查處違法經營,維護市場秩序;對取消核準的資質資格許可項目,將依法制定職業標準或評價規范,推動提升相關行業組織的自律管理能力,加強合法合規監督;對下放地方政府的審批項目,將相應加強指導和監督,推動地方政府規范審批行為、提高行政效率。此外,還要從更深層次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比如財稅體制、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政府績效評估制度和政績考核體系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體現了政府切實轉變職能的決心。涉及鋼鐵行業的項目,對鋼鐵行業的影響有限,因為冷軋產能目前也是過剩的。”一位業內專家也透露:“前一兩年,國家也沒有核準新的冷軋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