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5月15日印發了《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呂文斌6月9日在中國政府網對《方案》做了解讀。
據呂文斌介紹,“十二五”前三年間,全國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9.03%、10.68%,節約能源3.5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8.4億噸;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7.8%、7.1%、9.9%、2.0%。但是,單位GDP能耗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率,前三年分別只完成五年總任務的54.3%和20%,與60%的進度要求還有明顯差距。要實現“十二五”目標,后兩年單位GDP能耗須年均降低 3.9%以上,氮氧化物排放量須年均下降4.2%以上,遠高于前三年平均降幅。因此,要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目標,差距還不小,完成任務難度比較大。
目前,我國能耗強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工業產品能耗比國外先進水平高10%—20%以上。2012年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為11.4%,但消耗了全世界21.3%的能源、54%的水泥、45%的鋼、43%的銅。呂文斌表示,目前各方面對節能減排的認識還沒有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對傳統發展路徑的依賴尤為明顯,有的地方認為節能減排是對經濟發展“做減法”,對淘汰落后產能決心不大,有的甚至還在上一些高消耗、高排放和產能過剩項目。同時,節能基礎工作薄弱,執法能力偏弱,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仍未有效解決。
用硬指標和量化任務嚴控能耗增長
呂文斌介紹,硬化了指標、量化了任務,是《方案》的兩個亮點。
關于硬化指標。《方案》在進一步明確必須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基礎上,又要求各地區嚴格控制能源消費增長。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21%以上,原目標是21%左右。
關于量化任務。《方案》將節能減排非常關鍵的幾項任務,如燃煤鍋爐淘汰、火電脫硝、鋼鐵燒結機脫硫、水泥脫硝、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等任務分解到地方,有的以附表形式表現。對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減排提出了量化任務要求,如2014—2015年萬家企業要完成1億噸標準煤的節能任務。
《方案》提出了今明兩年節能減排降碳的具體目標。其中難度較大的主要有兩個指標:一個是節能指標,一個是氮氧化物減排指標。呂文斌介紹說,對于節能指標,按2014—2015年GDP年均增長7.5%測算,后兩年需節能3.2億噸標準煤。形成這些節能能力,主要有三種路徑: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技術進步、強化管理。
要通過淘汰落后產能、遏制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發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結構調整措施,節能1.69億噸標準煤。要通過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推廣節能技術產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工程技術措施,形成節能能力1.47億噸標準煤。要通過推廣能源管理體系、實行精細化管理等,節能2000萬噸標準煤。
對于氮氧化物減排目標,后兩年須凈削減180萬噸。通過實施燃煤電廠和水泥熟料生產線脫硝改造、加強運行監管等,可減排260萬噸;實施“煤改氣”、淘汰落后產能、淘汰黃標車、油品升級等,可減排140萬噸。兩項合計減排400萬噸,抵消新增量后可凈削減240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