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華容區長咀村,一個位于葛店鎮、廟嶺鎮和華容區的“三不管”位置。
8日深夜,急促的腳步聲劃破村莊的寂靜,一群執法人員沖進村民羅某的制假生產線。
這是省質監局稽查局、省公安廳經偵大隊組成的執法組,他們接到華新水泥鄂州公司舉報,這里隱藏著一個制造假冒偽劣“華新水泥”的窩點。
小作坊,膽子大
現場很簡陋,一臺簡單的攪拌機正在制造假水泥,然后通過包裝機、傳送帶,輸送至一輛大貨車上。執法人員現場查獲假冒華新牌水泥196袋、各類水泥包裝袋1257只。
工商營業執照?沒有。水泥生產許可證?也沒有。
老板羅某主動承認制假事實:低價收購散裝水泥和粉煤灰;按照一定比例調和;打包、裝車、運輸直至流入市場。“這種包裝袋,兩年前就停用了,他這里還有;這種包裝袋,是才推出的新產品,他這里搶先用上了。”華新水泥的工作人員拎起兩種包裝袋,對記者感嘆造假者的“能耐”。
經查,這個制假點2013年元月開始生產,一晚上可以生產假水泥百余噸,運往武漢市、鄂州市多個建筑工地,按市場價280元/噸計算,一晚上的銷售額達到30000元。“假水泥流入市場,嚴重威脅建筑質量,威脅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省質監局稽查局工作人員表示。
打了罰,罰了放,放了再打
8日晚,華新水泥鄂州公司二樓會議室燈火通明。打假出發前,此次行動的總指揮省質監局稽查局副局長李啟文說:“質監、公安以及地方協同作戰,機會難得,爭取一次端掉兩三個窩點,好好打擊制假者。”
聞聽此言,華新水泥鄂州公司負責人張新華(化名)苦澀一笑:“還是先確保能打掉一個吧,這幾個制假窩點并不是孤立存在。端掉一個點,整張網都有反應。”
長咀村這個點終于被端掉。“針對華新水泥的制假、販假行為,全省范圍內鄂州是第一號重災區,猖獗囂張,關系錯綜復雜。”張新華痛心疾首地說。
資料顯示,從2010年起,省市多部門曾針對鄂州市假水泥泛濫多次進行專項打擊行動,但總是打而不死、死灰復燃。
張新華舉了一個例子,鄂州市區內有一家假水泥生產窩點,在2010年時被打擊,沒收非法所得并罰款,但停產數個月后又重新開工,且變本加厲。“前期經過暗訪,這個窩點僅2014年11月,幾天就生產假水泥426噸。”他說。
打了罰,罰了放,放了再打……怪圈中,多少假冒偽劣水泥流入市場?
捉迷藏,幾時休
“這些都是我們近幾年跟蹤、偷拍的證據,鄂州市的假水泥制造到了不管不行的地步。”華新水泥鄂州公司相關負責人給記者提供了一大摞企業自己的打假證據。
照片文字一應俱全,時間、地點、路線,甚至車牌號都有記錄。張新華說:“員工白天正常上班,晚上跟蹤暗訪,耗費了巨大的精力。”
證據確鑿,為什么不向相關部門舉報呢?
面對記者的疑惑,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思索再三:“怎么會不舉報呢?可每當執法人員行動的時候,制假窩點總是人去樓空。不僅沒抓現行,反而打草驚蛇。因此,這次行動我們直接向省級單位舉報,總算是有所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