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工作總基調,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在區間調控基礎上更加注重定向調控,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運行總體平穩,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提質。與之相應,今年以來建材工業總體保持平穩增長,生產增速總體穩定,經濟效益保持穩定增長,轉型升級、結構調整不斷推進,經濟運行質量維持在合理區間。但行業也面臨增速持續放緩,經濟效益增幅進一步收窄,經濟運行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等問題。
一、前三季度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1. 總體保持平穩態勢
建材工業作為原材料及制品行業,與國民經濟總體趨勢密切相關。在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背景下,建材工業已從2011年以前的高速增長轉入平穩增長。2014年前三季度,預計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萬億元,同比增長12.5%,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同比回落3.2個百分點,增幅進一步收窄。從主營業務收入構成來看,水泥、建筑衛生陶瓷等傳統建材產業仍占據著建材工業發展主體地位,發揮著確保建材工業平穩增長的主導作用。
2. 利潤增長保持穩定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建材工業預計實現利潤總額2230億元,同比增長13.8%,仍然保持兩位數增長,但低于上年同期10個百分點,增幅收窄趨勢明顯。從利潤構成來看,水泥及水泥延伸產業仍是當前建材行業經濟效益的主要來源。水泥制造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分占建材工業實現利潤來源前兩位,合計占實現利潤總額的41%。
3. 主要產品產量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放緩
受宏觀經濟環境以及建材產品基數龐大等因素影響,建材市場需求雖然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有所放緩,數量規模型增長模式已經開始加快轉向。
傳統建材產品增長放緩。1~9月全國水泥產量18.2億噸,同比增長2.98%,比去年同期回落5.9個百分點。1~9月全國平板玻璃產量6.1億重量箱,同比增長3.8%,比去年同期回落7.5個百分點。玻璃纖維紗產量持續低速增長,今年1~9月份同比增長2.5%。規模以上預應力混凝土樁產量2.5萬億米,同比增長0.4%。在市場拉動和結構調整推進等因素影響下,技術玻璃、建筑用石、衛生陶瓷、商品混凝土、磚瓦等產品保持較快增長。
4. 建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
2012年以來,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趨勢逐漸與全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趨同。今年前三季度建材工業完成固定資產1.05萬億元,同比增長 12.8%,比去年同期下降 2.8 個百分點。建材投資低于全國投資增速,低于工業投資增速。
固定資產投資重心繼續向延伸產業鏈、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產業傾斜,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建筑用石、磚瓦及建筑砌塊仍然占據建材投資前三位。水泥制造業、衛生陶瓷制造業、平板玻璃制造業、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造業、玻璃纖維及制品制造業等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為負增長。
5. 出口增速有所回升,進口增速加快,建材進出口出現逆差
1~9月份建材商品出口總額260億美元,同比增長16%。剔除匯率和價格因素,1~9月份建材實際出口數量僅比去年同期增長6.3%,對建材工業增長拉動作用進一步減弱。
今年以來建材進口商品金額增速一直維持高位,并于7月份形成貿易逆差,這是我國自建國以來,繼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后的第2次。1~9月份建材商品進口額341億美元,同比增長128%。
二、建材工業經濟運行特點
1. 結構進一步優化
建材工業產業結構繼續優化,低耗能和加工制品產業所占份額保持持續穩定增長。今年前三季度,水泥、平板玻璃銷售收入呈個位數增長,重點耗能產業銷售額同比增長9.7%,對建材增長貢獻5.3個百分點;混凝土水泥制品、建筑用石等低耗能和加工制品產業多數呈兩位數增長,前三季度低耗能和加工制品產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5.3%,對建材增長貢獻7.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低耗能和加工制品產業銷售額在建材工業中的比重47.9%,比去年上升1.6個百分點。
2. 產能過剩情況有所控制
建材工業遏制產能過剩工作不斷推進,在近兩年遏制新增產能已取得較為明顯成效情況下,今年水泥、平板玻璃新增能力進一步放緩。建材工業遏制產能過剩工作不斷推進,今年水泥、平板玻璃新增能力比去年同期均有所放緩。今年水泥投資和新增生產線數量、能力都少于去年,水泥熟料同比生產線減少6條,減少新增水泥熟料生產能力403萬噸。新增浮法玻璃生產線減少5條,減少平板玻璃生產能力1784萬重量箱。
盡管水泥平板玻璃新增產能速度有所放緩,但去年和今年新增產能釋放的壓力仍然龐大。目前全國平板玻璃生產能力達到11億重量箱,全國水泥熟料生產能力超過19億噸、水泥生產能力超過34億噸,化解產能過剩工作還不能松懈。除水泥、平板玻璃外,在需求增速放緩的宏觀環境下,其他主要建材產品都凸顯產能過剩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