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個月,我國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口數量與金額均出現了上漲。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上水泥價格也有所上揚,受到G20峰會與政策引導的影響,全國多個地區水泥行業產能過剩情況得到緩解。
據國家海關總署最新的統計數據,今年7月份,我國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口數量15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42.6%;出口金額37261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4%。今年1~7月份,我國累計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口數量116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9.2%;累計出口金額28315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1%。
水泥出口向好的同時,近期國內市場上水泥價格也出現上漲,全國多個地區水泥行業產能過剩情況得到緩解。據業內資訊分析師介紹,G20杭州峰會即將召開,自8月24日起,杭州周邊300公里范圍內的水泥企業均開始不同程度限產減產,其中安徽銅陵、蕪湖、宣城等地企業限產50%,除南京、蘇州吳江區水泥企業全面停產外,江蘇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等地水泥企業限產20%~50%不等。江西上饒、景德鎮、鷹潭等地水泥企業限產50%~70%。浙江省內水泥企業則基本停產,僅上海在產的兩家粉磨站保持正常生產。“受限產消息帶動,華東水泥行業對供給端緊縮抱有較大預期,自7月下旬開始各省主要企業陸續上調水泥報價,截至8月20日,江蘇、安徽、江西、浙江、上海水泥價格已普遍上漲20~30元/噸,局部熟料價格已累計上漲50~55元/噸,且局部市場價格開始超過去年同期。以上海為例,目前P.O42.5散裝市場均價在247.5元/噸,同比略微上漲3.13%。華東部分水泥企業由于限產減產,現已出現銷大于產的狀況,在庫存持續下降的同時,企業開始醞釀新一輪漲價。”侯林林表示。
與此同時,據業內分析師介紹,7月底,工信部批復了關于在吉林省開展水泥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試點的請示。吉林省將通過水泥企業聯合企業重組,2018年底前壓減熟料過剩產能800萬噸,令吉林前三家水泥企業的產業集中度達到70%。800萬噸熟料產能約占當前吉林熟料產能的1/3。“根據水泥行業的一般發展規律,前三家水泥企業的行業集中度達到70%的水平,則經營利潤水平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基本不會再出現惡性市場競爭的局面。前三家龍頭企業分別為吉林亞泰、北方水泥和吉林冀東三家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遼寧仍然是東北地區水泥產能過剩最嚴重的地區,水泥價格相對更低,預計對吉林市場的影響會進一步加大。”王琦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