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編辦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公布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名單的通知》(下稱“《通知》”),確定111城市(鎮)成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至此,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擴大到2個省和246個城市(鎮)。
《通知》稱,試點選擇按照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傾斜,優先考慮改革意愿強、發展潛力大、特色較鮮明的中小城市、縣、建制鎮的原則。
事實上,目前我國城鎮化的重點和難點均在上述地區。其中,中西部地區不僅城鎮化落后,而且市場化程度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無論在融資數量,還是在融資方式等方面都與東部地區存在差距。中部縣市官員,均對國家層面的資金配套政策較為關注。
試點各有側重
《通知》要求,各試點地區要按照批復的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方案要點,于2016年年底前啟動試點,到2018年取得試點階段性成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廣試點成功經驗。
記者梳理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第三批111個試點工作方案要點,發現試點各有側重。
比如湖北宜昌長陽縣,作為少數民族自治縣、貧困山區,強調民族文化特色、文旅融合。其他還有黔西南州興義市,黔東南州凱里市,黔南州獨山縣、三都縣,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楚雄州楚雄市、德宏州瑞麗市等,也較強調發展文化旅游等項目。
東部地區則是一些特色工業小城,其中一些試點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在2015年已經達到70%以上,產業基礎較好。
比如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錢清鎮綠色小城,當地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在2015年已經達到73%,是全國輕紡原料市場名鎮。其試點方案提到,主要任務是推進特色工業提質做強,五年完成工業有效投入 100 億元,建設“綠色工業小城”。
東北地區的試點,地域性較為明顯,比如吉林延邊州地區強調口岸建設,黑龍江伊春地區強調林區方面的改革;同時東北作為重要的糧倉,農村土地改革也是試點重點。
《通知》同時強調,在試點過程中,各地區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嚴格保護耕地,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控制城鎮用地無序擴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