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新疆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就進入了長達四五個月的錯峰停窯時期。而此時此刻,企業并沒有感覺到輕松,因為產能過剩仍是眾多水泥企業必須要邁過去的一道坎。
12月20日,天山股份、青松建化、中泰化學、天業水泥等眾多水泥企業按例聚集,交流探索新疆水泥行業去產能路徑。相比去年的“行業極寒”,今年眾多水泥企業參會時的心情顯得舒暢不少。
“今年,在產能嚴重過剩60%,水泥需求量下降5%的嚴峻情況下,通過狠抓錯峰生產和行業自律,全行業產值不但沒有降低,還增長了3.8%。全行業實現減虧80%,超額完成了年初制定的50%的減虧目標任務。”自治區建材行辦副主任孫存穩在20日召開的新疆水泥行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工作會議上說。
去產能的“新疆樣本”
“我們按照錯峰停窯的政策措施,該停的堅決停掉,”新疆一家大型水泥企業負責人說,“產能過剩問題,已不是單靠企業就能解決的,而錯峰生產的效果是持續有效的。”
2014年,新疆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水泥錯峰生產,2015年工信部在我國北方地區推開水泥錯峰生產,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將錯峰生產作為一項重要產業政策措施寫入文件。同年9月,中國水泥協會授予新疆建材行辦“重大產業政策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
“率先”這個詞不僅體現在新疆開展水泥錯峰生產上,同樣“率先”的還有水泥行業自律。新疆從2004年開展行業自律工作,是全國最早開展行業自律的省區之一,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一夕之間,新疆水泥行業從“極寒困境”到“春暖花開”。
前11個月,全疆規上水泥產量3911.60萬噸,同比下降5.8%,降幅較去年同期收窄9.6個百分點,較上年收窄2.9個百分點。
“今年,南疆三地州、伊犁州、哈密市的行業自律效果顯著,為我區水泥脫困增效作出了貢獻。今年前11個月,南疆三地州重點企業盈利3.7億元。”孫存穩說。
2010年,新疆在全國率先有組織地開展能效對標工作,6年來,累計節約標準煤89.7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33萬噸、二氧化硫2.15萬噸。今年3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了2016年度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在全國16家上榜企業中,我區有3家企業上榜。
今年11月,我區印發《關于轉發新疆水泥行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實施方案的通知》(新政辦發﹝2016﹞159號),并被工信部作為經驗進行了典型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