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同化解產能
行業內部協同合作,是去產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體現在水泥行業。”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孔祥忠介紹說,水泥不宜長距離運輸,銷售半徑為200公里,企業可以通過產能互換、互相參股等方式實現區域的聯合重組。最終達到優化產能布局和生產要素配置,主動壓減過剩產能的目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山水集團已和金隅冀東、天瑞等業內“大腕”達成相關協議,在全國多地互換產能。
今年5月,山水集團聯合海螺集團、中聯水泥、金隅冀東、天瑞,簽訂環渤海戰略協定,定期討論行業凈化、消除惡性競爭、協同去產能等問題。10月,舉辦“泛華北、東北地區水泥企業錯峰生產工作會議”。會議促成國家工信部、環保部聯合下發通知,將協同去產能覆蓋到所有江北地區和江南大部分地區。
以行業自律的形式化解產能過剩,國內目前只有水泥行業,而通過行業自律上升到國家層面,除了水泥行業沒有其他行業能做到。
“行業協同發展是唯一出路。”宓敬田告訴記者,水泥行業通過協同,實現錯峰生產,以“去產量”的方式解決產品需求不足、價格過低等問題。山水集團全年累計停產135天。還可以通過行業協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采用抱團的方式和跨國公司聯合開發第三方市場,緩解國內產能過剩壓力。
創新增加產能利用率
水泥行業去產能不能只注重“去”,還要重視“增”,增加有效產能利用率。
“增加產能利用率可以通過創新來實現,包括技術層面和管理層面的創新。”孔祥忠說,水泥企業要在管理方面實現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必須在生產線設計的精細化等方面狠抓落實,“工廠化+信息化,水泥行業才能贏在互聯網時代和去產能的雙重節點上”。
據宓敬田介紹,山水集團在管理模式上,打破了舊的集權管理,采用現代化分層管理模式,按照貼近資源和市場的原則劃分企業運營區。在經營措施上,以“抓兩頭,控中間;月度對標,嚴格獎懲”作為工作重點。抓原燃材料的采購和產品的市場銷售,控制生產過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集團各項生產經營指標已接近或超過歷史最好水平,在行業內恢復到領先水平,產能利用率明顯提高。
在技術創新層面,山東中聯水泥每年投入近億元資金用于科研新開發和技術裝備革新,生產符合不同要求的標號水泥。同時,向油井水泥、白水泥等高端需求發起沖刺,將城市垃圾作為生產原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降低資源能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