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是海螺集团知名的“造窑专家”秦卫星在此执掌帅印,特地抽出半天时间,前往拜访。
海螺水泥盈江公司位于盈江县城西南30公里的弄璋镇。当地以傣族、景颇族为主。距中缅边界不到100多公里。记者甫进工厂大门,便被迎面高高耸立的两棵高大的古榕树吸引住了,清晨的阳光透过古榕树斜射下来,形成了几道漂亮的光柱,背景是远处山坡上的预热器和独具海螺特色的红屋顶,前面是绿色的草坪。一幅绝妙的立体画。
同行诸人观此美景,纷纷下得车来掏出相机手机乱拍一通。秦卫星告诉记者,为了不占用基本农田,海螺水泥盈江公司的一条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是在灌木丛生的山沟沟里建起来的,整个生产线上下落差达82米。在做规划的过程中,海螺集团确定了敬畏自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的理念。海螺设计院设计人员多次来到现场,修改总图设计,千方百计绕开古树。整个工厂区共有14棵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树全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通常煤磨均在窑头,好吸收窑头热风。可是窑头应该放煤磨的位置正好有棵树龄达300年的古榕树,为了保护古树,设计时便将煤磨放到了窑尾,即使增加建设成本,影响煤磨产量也在所不惜。
厂区规划范围之内有一棵参天的古榕树,被当地百姓视作神树,时常有人前往参拜。海螺水泥盈江公司为了尊重当地风俗,不影响百姓参拜,特地为这棵树修了一道U形的围墙。
秦卫星告诉记者,在他所造的十几座窑中,从来没有遇到过象海螺水泥盈江公司生产线这样难打的控制桩,由于生产线布局在人迹罕至的深山沟中,积存千万年的腐植层深厚。通常山地建桩深不超20米可入岩,可是这儿的桩基打下去70米仍然没见岩石,且土质摩擦力较小,只好先成桩,再注浆,增加摩擦力。盈江一年有5个月的雨季,给施工带来不少困难,但是海螺文化是不为困难找借口,只看结果。克服了重重意想不到的困难,包括余热发电和水泥生产在内的海螺水泥盈江公司新型干法生产线仍然按计划在13个月内建成投产,并且第一个月便达产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