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们迎来华新水泥110华诞,这是一个值得庆祝也值得骄傲的时刻。
110年前,前辈们扛起民族工业振兴重任,为中国开创了一个百年品牌;而110年后,在我们这一代人不懈坚持和努力下,这个传统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
有人说,百年企业的形成必然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我认为,支撑起华新水泥百年基业的文化基因就是:“开放、创新、发展、奉献”。
开放,是华新水泥百年品牌长青的基础。
大家知道,“开放”促成了华新的诞生。1907年,在“洋务运动”主将——湖广总督张之洞倡议下,华新成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开放”让华新勇于引进吸收外来先进技术和文化,“开放”更拓宽了华新人的国际化视野。华新和拉豪的强强联合,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容应对经济全球化、多元化新格局。同时,“开放”也培养了华新人包容意识,营造出“五湖四海”的文化。公司现有15900多名员工中,除了20多个民族,还有不同国籍的员工在一起工作。
创新,是华新水泥百年品牌长青的灵魂。
在华新110年历程中,虽然不同阶段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如果没有创新的文化,华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可能早就枯竭。
纵观华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引进外来先进文化、不断消化吸收、而又不断再创新的过程。从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里程碑的“华新型窑”,到全套水泥新型干法技术和高效粉磨技术,至2016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水泥窑高效生态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无不是华新人不断创新的结晶。
发展,是华新水泥百年品牌长青的核心。
在历史上,华新曾多次面临险境,但通过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核心,解决了企业生存和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绝处逢生。
上世纪80年代末,面临设备超期服役、规模小、人员多、成本高等困难的华新,被逼到了“出局”的边缘。通过扩建4、5号窑,生产规模达到了350万吨/年,一跃成为当时全国单厂产量第一的水泥企业。上世纪末以来,华新走出黄石,大力实施“十字型”水泥发展战略,走上了一条“由旧变新、由大变强”的快速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