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強化分析研判,加強空氣質量預報預警。要加強對重點排放源,特別是水泥、陶瓷、平板玻璃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管控,督促用煤企業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此外,將開展黃標車和黑煙車專項執法行動,并禁止露天燒烤,始終保持對在露天焚燒秸稈、垃圾和其他廢棄物等違法行為嚴查重處的高壓態勢。
為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廣東省環境保護廳聯合紀檢、公安等相關部門已派出10個專項督查組赴各地實地督查。據悉,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效,1月6日21時監測數據顯示,全省13市空氣質量為優或良,其余9市為輕度或中度污染,沒有重度污染的城市。
據了解,針對此次空氣污染,廣東各地紛紛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其中,佛山從1月5日20時起,對禪城、南海、高明、三水區啟動大氣重污染Ⅱ級應急預案,要求所有燃煤電廠使用含硫量低于0.5%的優質低硫燃煤,持非綠標的公務車全部停駛,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帶頭停駛公務用車30%。
東莞市從1月4日起,啟動六項大氣污染應急控制措施。全市增加道路、工地附近區域灑水頻次,控制建筑工地、工業揚塵污染和露天焚燒,嚴查“黃標車”,開展重點控制大氣污染源專項執法檢查。
肇慶在1月6日發出通知,1月6日-1月8日,全市所有陶瓷、熔鑄、玻璃、紡織印染等鍋爐、窯爐使用和有VOC排放工序的企業停止生產,并停止一切建筑拆除工程等。目前,高要區30家陶瓷生產企業已停產,其余已落實限產。
清遠自12月20日至今巡查工地240處,督促整改67宗。開展大氣專項執法行動,加強對陶瓷、水泥、玻璃及各涉氣企業的巡查檢查,特別是針對龍塘、石角涉有機廢氣及鍋爐廢氣排放企業,及源潭、云龍陶瓷工業園區,檢查涉氣企業107家次。
“大氣污染治理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常抓不懈。”暨南大學環境與氣候研究院副院長鐘流舉教授指出,本次大氣重污染過程,既與多重極端不利氣象條件有關,也與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過大和集中密切相關。
鐘流舉表示,盡管近年來廣東部分大氣污染物如PM2.5年均濃度大幅下降,但氮氧化物和VOCs的排放總量依然較大,一旦遇到不利氣象條件,仍會發生大氣重污染現象。“在PM2.5濃度大幅降低的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目標,其難度是相當大的。”
“城市規劃建設中,必須考慮通風走廊建設。”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范紹佳指出,當前城市熱島效應突出,導致部分區域空氣層中上暖下冷現象明顯。“這也是產生城市霾污染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在抓好傳統領域傳統污染物治理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PM2.5和臭氧污染的協同控制,加強氮氧化物和VOCs的協同治理。” 鐘流舉說。
范紹佳則認為,環保部門在抓好工業廢氣、建筑道路揚塵、機動車污染防治的同時,一些新領域的污染防治也刻不容緩。“機場、港口、船舶的污染治理,必須加快提上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