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徐紹史在發布會上所說的那樣,2016年的鋼鐵、煤炭去產能,對相關商品價格影響巨大。比如鋼鐵的價格指數,年初只有60左右,到了四季度價格指數上升到100左右;高線、螺紋鋼、冷軋薄板、中厚板四種鋼材,年初每噸2200多塊錢,到年底的時候達到3800元;煤炭年初的價格大約370元每噸,到下半年一度突破680。
所以,2016年中國人能接觸到的“最牛投資品”,不是黃金、美元、港股,甚至不是熱點城市當年翻倍的住宅,而是瘋狂的“黑色系”。
中國經濟就是這樣,專治各種不服,尤其是市場學派的不服。所以,緊盯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才能真正抓住最牛的投資機會。
至于去產能操作手段是不是“過于計劃”,是不是通過限產保價,最終讓國企吞噬了民企的利潤,實現了表面上的“工業利潤大幅回升”,這些問題似乎都不是小投資者所應該關心的,因為你所能做的只是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升值。
目前,年末歲初的幾個重要會議已經結束,再加上此次發改委的記者會(其實也是闡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017年中國的投資機會已經非常明確了:
1、大基建+PPP,及其概念股;
2、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其概念股;
3、去產能涉及的鋼鐵、煤炭、水泥、玻璃、電解鋁行業,及其期貨、概念股;
4、去杠桿所涉及的轉債股受益企業,及其股票;
5、中美摩擦帶來的軍工概念股新機會。
至于風險比較大的資產,包括:
第一,IPO提速給創業板、中小板估值帶來巨大壓力;
第二,清理地方交易場所,由此波及到的一些非法證券期貨交易品種,比如不合法的白銀、原油、郵幣卡;
第三,外匯管制收緊之下的各種數字貨幣等等。
當然,2017年對于房地產市場來說,也沒有趨勢性機會,但可以成為長線投資者的“選股”、“播種”期。
今天關于房地產市場,徐紹史是這樣說的:
去庫存,現在我們碰到的矛盾是一二線城市的高房價,三四線城市的高庫存,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分城施策。最近房價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正在制定房地產業健康平穩發展的長效機制,包括一些法律法規規定和財政金融政策。當然,去庫存我們還要考慮到有一億人要進城。要把棚戶區改造的貨幣化安置和城鎮化過程中消除三四線城市的庫存結合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