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時間里,督查組聯合河北省環保廳通過日查和夜查相結合的形式對兩地政府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現場檢查發現,各地能夠積極按照預案要求開展工作,但也存在部分企業違規生產和落實應急響應不到位的情況。
應急預警及時啟動 治霾功夫下在平時
根據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情況,預計1月14日起至1月18日有一輪重污染天氣過程影響河北中南部及鄰近地區。基于此,環境保護部于1月13日向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及時發布預警建議。
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第一時間向省內城市發布通知,要求相關市(縣、區)于1月13日22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
“提前啟動應急響應,可以提早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累積。可以使工作更加主動。”邯鄲市環保局副局長侯日升說。
按照環境保護部與河北省大氣辦的相關要求,邯鄲市、邢臺市也在第一時間啟動了紅色預警和Ⅰ級應急響應。
邯鄲市委、市政府對應急響應提出4點要求:重點關注工業停限產情況;用電量日報,督導利用電量分析查找重點;每天一通報,典型要問責;督查室和電視臺全程參與督導。應急響應期間,邯鄲市級層面共派出22個督導組。同時,各縣(市、區)政府共成立86個督導組,對轄區應急響應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邢臺市大氣辦向21個縣(市、區)和35個市直部門下發了當日22時啟動重污染天氣Ⅰ級應急響應工作的通知。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接到通知后,均在當日22時之前啟動了Ⅰ級應急響應。邢臺市政府督查室及市直相關單位抽調30多名工作人員,組成8個聯合督導組,由處級領導帶隊,對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常態化督查。
除了應急響應的啟動相對提前,面對入冬以來不利的氣象條件和嚴峻的大氣污染防治形勢,河北省以及各地也提早入手,將功夫花在平時。據了解,2016年底,河北省大氣辦兩次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要求省內的水泥、鑄造、鋼鐵、火電、焦化和鍋爐等污染物排放較大的重點行業在冬季實施生產調控措施。
應急管理有針對性 “一廠一策”逐步完善
按照邯鄲武安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要求,河北東山冶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山冶金)在此輪重污染天氣期間被要求各項污染物減少50%以上。
按照限產、限裝備的預案,此次東山冶金執行的是第一套減排方案:1號、2號90m2燒結機各限45%;2號10m2豎爐停產;5號、6號460m2高爐各限產40%;40T轉爐限產40%;45T轉爐限產40%。
第一套方案是什么意思?一家企業的減排限產有幾套方案?武安市副市長孟延榮解釋,為了使重點企業在重污染天氣下的減排措施更加有效和具有可操作性,武安市邀請了相關專家對企業的生產流程、工藝和污染處理設施等逐個摸底排查,并根據每家企業的不同情況制定了幾套減排方案。
“簡單限產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減排效果,因此,要將污染物的減排落實到各個生產流程和裝備上,這也方便我們的檢查工作。”孟延榮解釋,按照專家給出的方案,企業在應急響應時對限產要求的落實操作更加方便。
對于檢查的工作人員來說,對照方案檢查是否逐一落實,也更有針對性。同時,幾套不同的停限產方案,也可以使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制定生產計劃。
“當然,一家企業在一次應急響應期間只能執行一個方案,不能混合執行。” 孟延榮說。
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東山冶金的1號、2號90m2燒結機應該各限產45%。但是在現場檢查時記者發現,兩臺燒結機均處于停機狀態,其他生產工段也符合限產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