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重工業較多的河北省來說,去產能是一項重要工作。2016年,河北共壓減煉鋼產能1624萬噸、煉鐵1761萬噸、水泥286萬噸、平板玻璃2189萬重量箱,退出煤礦54處、壓減煤炭產能1400萬噸。
在這樣的努力下,2016年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9.1%,達標天數增加16天。值得一提的是,廊坊市全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退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倒數前十”。
2017年,河北省將繼續去產能,年內要壓減煉鋼產能1562萬噸、煉鐵1624萬噸,完成4家“僵尸企業”出清,壓減煤炭產能742萬噸、水泥110萬噸、平板玻璃500萬重量箱。制定電力去產能實施方案,淘汰落后、優化布局、置換替代、改造提升。
聯防聯控還需加強
過去的一年,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取得進展。京津冀三地統一區域重污染天氣預警標準,聯合應急、聯動執法、協同治污力度不斷加大,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等實現聯防聯治和信息共享。
新的一年,京津冀三地都提出要嚴格落實新修訂的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完善預警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制,科學精準應對。
不過,北京市政協委員張強斌表示,現行的京津冀聯防聯控機制存在明顯不足。他分析說,受傳統行政區劃的影響,區域內各行政主體依然各自為政,缺乏合作防控的價值理念。
張強斌表示,目前政府實施的減排、工業污染治理等措施,沒能調動政府外各類主體的主動參與意愿。大氣污染的特質決定了對其防控將是一個涉及到多方利益主體的過程,而現有的聯防聯控機制實際上還沒有將環境污染的相關利益集團充分納入。從長遠看,其執行力和治污效率將難以保證。
張強斌建議,應該進一步完善社會參與機制,可出臺各類促進社會各主體參與大氣污染防控的相關法律政策文件,明確公眾參與,尤其是各種民間環保組織、地方團體參與的權利與范圍,切實在規劃、監測、執法等環節賦予公眾知情權和參與監督權。
此外,應建立專門的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組織機構,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視為一個整體,以區域環境容量為制約因素,充分依據各自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等統籌規劃京津冀區域內各城市的功能定位、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調整能源結構。制定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控的總計劃,分配各自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任務,并由環境保護部牽頭組織或作為第三方開展有關監督、檢查和評估考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