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發展,交通先行。
2015年12月28日,津保鐵路開通。一年后——2017年1月列車運行圖調整,保定東站日乘車人數突破1萬人次大關。
“從保定往東北方向,到天津、秦皇島等地不用再繞行北京。”在鐵路系統工作20多年的高強站長說,“保定已經成了一個小小的交通樞紐,京津保則形成了黃金交通三角。”
津保鐵路,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先行的一例。
3年來,一體化交通網絡加速構建——計劃新建24條城際鐵路的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獲得批復,京津城際延長線、津保鐵路、張唐鐵路建成通車,京沈、京霸、石濟、呼張高鐵加快建設,京張、大張鐵路全線開工,京濱、京唐城際已核準……
公路方面,京臺高速天津段、北京段和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廊坊段、京秦高速天津段建成通車,京開高速拓寬工程、太行山高速等加快推進,一批高速公路“斷頭路”、國省干道“瓶頸路段”正在打通或擴容。
航空方面,北京新機場主航站樓主體結構封頂,飛行區工程全面開工;河北機場集團公司納入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管理,京津冀機場一體化運營管理機制初步形成……
產業協同,是最大的協同。
從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新樂的三元河北工業園到廊坊京冀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示范區,河北省工信廳廳長龔曉峰的一張PPT地圖上,清晰可見分布在全省10多個地市的10多個園區、基地、企業,或已奠基開工,或已投產……
亦莊—永清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伴隨一批協同創新平臺加快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正在形成。迄今,中關村企業已在津冀兩地設立分公司1903家、子公司1426家;2016年,北京輸出到津冀技術合同3103項,成交額154.7億元,同比增長38.7%……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京津冀大數據研究中心運用企業大數據所做的監測分析結果顯示:2014年以來,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呈現企業實力明顯增強、相互投資增長迅猛、聯合創新大幅攀升、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等新動向。
“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格局,產業分工格局已初步形成。”中心主任祝爾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