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傳導機制尚未有效形成。2016年末水泥出廠價格比年初上漲20%,但大幅上漲的價格并未全部轉化為利潤。雖然在市場需求穩定和企業“競合”意識增強的雙重任用下,價格保持上漲趨勢。但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尤其是煤炭價格突漲導致的生產成本增加占據了水泥價格上漲的80%空間,也大量擠占利潤空間,行業銷售利潤率僅為5.9%。
環境約束不斷收緊。建材傳統產業一直被認為是能源消耗和大氣污染物排放主要產業,近年來為減少大氣污染,同時緩解供需矛盾,水泥行業“限產”、“停產”呈現常態化。僅以北京為例,2016年北京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僅為198天,發生重污染39天,也就是說2016年水泥等制造業企業受限生產天數高達168天。而隨著國家環境保護治理工作的不斷升入和霧霾等極端天氣頻現,水泥等傳統產業在環保治理中首當其沖,其發展面臨的化解約束日趨緊張。
2017年建材行業發展預判
2016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企穩并有所回升,在國民經濟發展“穩增長”及十九大召開等因素影響下2017年預期仍將保持低速平穩;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超過房地產投資成為建材消費市場的主要拉動力,如2016年基礎設施工程水泥消費量占全年水泥消費總量的64.4%。2017年在“去庫存”改革任務下,房屋建筑市場短期內難以快速上升,基建項目工程對建材市場的支撐作用在2017年將進一步凸顯。總體來看,2017年建材面臨的市場需求將會保持平穩,但增長有限。
從產業內部看,水泥等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局面將持續存在,市場供需關系依然非常脆弱,但“去產能”工作的繼續推進、兼并重組效果的進一步發揮、行業自律意識的加強、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等構成了保證行業平穩運行的積極因素,因此2017年維護建材行業平穩運行的內部基礎仍然存在。
由以上行業運行特征及相關因素可以判斷,2017年建材行業仍將保持中低速增長態勢,全年增速較2016年或有所放緩。根據中國建材聯合會信息部預測預警模型測算,2017年規模以上建材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4.2%,利潤總額增長0.6%。水泥行業將延續2016年的低位運行態勢,全年水泥產量增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