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指出,近幾年我國每年建筑垃圾的產生總量約為35.5億噸,占城市垃圾比例約為40%,渣土垃圾大約有20億噸,產量驚人。以北京為例,其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多達4000萬噸。“建筑垃圾圍城”的困局已經成為國家難題。
提案指出,我國現存大量的建筑垃圾,然而處置方式仍然是堆放、填埋和回填等傳統方式。不合理的處置方式,比如露天隨意堆放,不僅易造成坍塌斷裂等惡性事故,還會產生揮之不散的粉塵和有害氣體,嚴重污染環境。而填埋或回填等方式,不僅會造成周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其有害物質更會通過垃圾滲濾,對土壤產生嚴重污染。
更嚴重的是,據有關資料表明,目前我國有近一半的建筑垃圾填埋場處于失控狀態。按照現有的排放標準,2008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垃圾填埋場,幾乎都是不達標的。
可見,當前“建筑垃圾圍城”的局面,以及對建筑垃圾處置不當,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甚至危及到了人們的生命安全。
提案建議“以‘資源化’技術改變建筑垃圾傳統處置方式,轉變多部門無序管理現狀,加強統籌管理”。
建議解決好隱患問題。建議責令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對全國建筑垃圾處置情況進行一次全面徹查和摸底工作,先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建筑垃圾堆放場所進行排查,立即消除安全隱患,逐步徹查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建筑垃圾填埋廠,進一步解決綠色生態的長遠問題。國家及地方相關政府部門要拿出強制性的整改方案和處理辦法。建議解決好出路問題。促進達成通過技術升級轉變建筑垃圾傳統處置現狀,并通過100%資源化處置技術,將建筑垃圾轉化為多種多樣的綠色建材產品。建議責成建材工業主管部門——工信部原材料司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司處對建筑垃圾100%資源一體化項目進行充分的評估論證。
作為節能環保產業鏈上的新興產業,建筑垃圾資源化是我國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通過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措施,將建筑垃圾轉化為各類可利用資源,將會產生深遠影響和重大意義。提案指出,加快推進建筑垃圾100%資源化產業發展,意義重大。首先加大了對環境的保護力度。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可大大減少廢棄物處置不當或再生技術不先進而引發的環境污染或二次污染。其次有利于節約資源。第三,降低對原生礦產資源開發的需求,緩解資源短缺瓶頸,實現節能減排。第四,是解決垃圾圍城的有效途徑。第五,在經濟環境新常態下,或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
總之,推進建筑垃圾100%資源化產業發展,將真正實現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多贏局面。
本報刊發評論員文章《城鎮“綠色發展”的重要之舉》予以肯定,認為政協委員們通過基層調研和實地考察,了解并掌握大量詳實的資訊、數據和事實情況,提出了解決的思路和途徑。
2016年全國兩會報道中,本報圍繞“加快建筑垃圾100%資源化產業發展”提案所涉及的熱點、難點,緊緊圍繞建筑垃圾100%資源化產業發展課題展開大討論,全面采集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專家學者、相關企業負責人等各方意見和建議,展開連續系列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