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水泥产量23.5亿吨,占世界水泥产量的近60%,但中国水泥产能却达到惊人的35亿吨,产能超过需求量约30%。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水泥产能狂飙突进,其中新疆、内蒙、辽宁、云南、贵州等地成为水泥产能过剩的重灾区,到现在,中国水泥行业新建了8亿吨熟料产能,而全国水泥行业最新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0%左右,水泥产能过剩。最不理解的现象是,国家最近几年,一味地抓去产能,有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每年全国淘汰6000万——7000万吨水泥产能,但每年新增的产能接近1个亿,新增产能比淘汰产能多达3000-4000万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没得到缓解,淘汰的速度始终也没赶上产能的新增速度,水泥产能越去越多。为什么水泥企业去产能这么难呢?
政府补贴不足
同样是去产能,国家对煤炭和钢铁政策宽松,有专项资金做补贴,而水泥企业的政府补贴不足。2016年1月12日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 中央对化解产能过剩非常重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要按照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依法处置的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有序的处理,正确处理保持社会稳定与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钢铁煤炭领域是重点,中央设立专项资金,对地方和企业化解产能过剩进行奖补,这个奖补的资金主要用于人员的安置。
例如,杭州钢铁集团2015年底,该集团已经正式关停了半山基地,平稳分流超过1.2万名员工。国家专项奖补资金2.67亿元在2015年6月底已经发放到位,总费用达到大概25亿元到30亿元之间。当时浙江省财政给了他们5个亿,并且还通过无息贷给他们25个亿。
相比煤炭钢铁的优厚去产能政策,水泥企业去产能享受到的补贴显得微不足道。以1条2500t/d水泥熟料100万吨水泥生产线造价为例,总投资需要2.2亿元到2.5亿元。如果需要带余温发电的话需要多投资大约6千万元,及总投资大约需要2.8亿元到3.1亿元。而依据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34]号文《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给予的补偿,按每吨熟料平均补偿50元标准(即日产1000吨规模生产线约补偿1550万元)。那么2500t/d的生产线关停的话,以一年310个生产日算,大约补偿3875万元。想想吧,投资几个亿的水泥生产线,如果关停只能享受补贴几千万的补贴,谁又会有这个积极性呢。
此外,去产能低微的政府补贴,对水泥厂工人根本没什么明显的改善效果。有水泥厂工人反映,国家宏观调控是好事,但是去产能意味着水泥厂工人失业,水泥厂员工的生活怎么保障,例如前日就有网友反映内蒙古乌兰中联已经半年没有开工资了,上半年,停半年,企业宣布破产也行,给员工个交代也行。政府的财经补贴不足以让企业损失降到最小,也不能让员工生活安定,水泥企业只能苟延残喘,采取停停歇歇,既保住产能使企业不死,又保住员工有所工作有所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