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开开关关濒临绝境
官方建厂不惜血本,自然希望一切顺利,多多生产,免得市面上到处充斥着“洋灰”,尤其是从日本进口的“洋灰”。要知道,那时,日商在中国大肆倾销,日本生产的水泥,倒有一小半流入了中国市场,广东市场也是其中一个大头??上У氖牵捎谑本植晃?,军阀更迭。主政者像走马灯一样换,谁也没有安下心来好好经营,相反,把新建的水泥厂当成提款机,更符合各路军阀的心思;而从国外重金请来的技术指导,也往往挟带私货,并不真心传授技术。于是,花大价钱建起来的水泥厂,开开停停,濒临绝境时,它就被官方交给商人去办,一旦经营状况好转,官方又马上收回自办,试图多捞一桶金。以这样“捞一票就算”的心态办企业,当然不会有好结果。所以,河南士敏土厂原本每日生产400~500桶水泥的目标,经常只能完成三分之一。
除了日常经营老出乱子,河南士敏土厂的商标也像走马灯一样换。1909年投产时,工厂打出的商标是“威凤祥麟牌”,1910年改为“双龙抓珠牌”,1916年又重新使用“威凤祥麟牌”,1917年改用“狮球牌”……商标换得如此任性,也难怪河南士敏土厂虽然规模在全国数一数二,却一直无法做出品牌影响力了。
不过,“品牌”二字的含义,对两度执掌工厂的前清遗老刘麒瑞来说,估计和“奇技淫巧”也没有太大区别。 “五羊牌”水泥广州造 价廉物美很畅销
广东第一座官办水泥厂就这么一阵好、一阵坏地苦挨着,中间还停产了好几次,实在让人有点难过。不过,世上的新生事物,大多会有这样的遭遇。
三年建成西村士敏土厂
后人一说起新生事物,总是会带着难以抑制的激情,似乎一棵幼苗破土而出,“蹭蹭蹭”就能长成参天大树,这其实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象。很多时候,能在重重困境中用尽力气活下来,为未来的转机留出空间,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
1929年,转机终于来了。我们以前也说过,当时正是陈济棠治粤,广东迎来了难得的稳定发展,俗称“黄金八年”,雄心勃勃的陈济棠大办工业,西村一带崛起了多家现代工厂,西村士敏土厂就是其中翘楚。从1929年提上日程,到1932年建成投产,西村士敏土厂的筹办只用了3年时间,设备从丹麦进口,厂长与总工程师从熟谙现代管理的留美归国人员中任命,起点就比河南士敏土厂高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时值世界经济?;⒅?,欧美不少机器制造大鳄苦于产能过剩,找不到销路,士敏土厂的筹办者鼓励他们大打“价格战”,使采购价降到最低,随后再用“融资租赁”的办法,“零首付”拿到机器,待投产销售后再还本付息。做成这么一桩低成本的大买卖,也足见广东人的精明。
产品送到欧美实验室检测
说到商标,西村士敏土厂一开始用的就是“五羊牌”,而且从没换过,消费者一听就知道它出自广州,叫起来也很响亮。1933年7月,河南士敏土厂被合并入西村士敏土厂,成为子厂,产品也挂起了“五羊牌”的大旗。为了提升“五羊牌”水泥的影响力,厂长与总工还专门将产品送到欧美各国的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均得出了“水泥拉力与细度不输于舶来品”的结论,而“五羊牌”水泥的价格又比舶来品优惠不少。“质优价廉”向来是商品畅销不二法门。而工厂经营者又时不时在报章上大肆宣传,向公众广而告之,再加上彼时国民政府大力提倡国货,因此,从1932年建成投产,到1938年广州沦陷,出自广州的“五羊牌”水泥不但畅销省港澳,还远销广西、湖南等外省地区,在80年前书写了“广州制造”的一大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