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措:
行業管理和自律協同發力
“我們按照錯峰生產的政策措施,該停的堅決停掉。”新疆一家大型水泥企業負責人說,產能過剩問題,已不是單靠企業就能解決的,而錯峰生產的效果被證明是持續有效的。
2016年11月開始,新疆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就進入長達四五個月的錯峰停窯時期。
錯峰生產是指在冬季采暖期內水泥企業實行全面停窯,在春季采暖期結束后再開窯生產的運行機制。本是新疆為化解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的重要舉措,如今上升為國務院政策。
2014年,新疆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水泥行業錯峰生產。2015年工信部在我國北方地區推行水泥錯峰生產。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中,將錯峰生產作為一項重要產業政策措施寫入文件。同年9月,中國水泥協會授予新疆建材行辦“重大產業政策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
同樣在全國“率先”的還有水泥行業自律。
新疆是全國最早開展行業自律的省區之一,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引得許多省區前來學習借鑒。
“2016年,南疆三地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哈密市的行業自律效果顯著,為我區水泥脫困增效作出了貢獻。2016年前11個月,南疆三地州重點企業盈利3.7億元。”孫存穩說。
《關于轉發新疆水泥行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實施方案的通知》被工信部作為經驗進行了典型交流。在此基礎上,建材行辦和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6個系列配套文件,力圖從加強管理和強化自律兩方面協同發力,為2017年水泥行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奠定基礎。
展望:
“做減法”陣痛中孕育重生
新疆水泥行業似乎從“極寒困境”到了“春暖花開”。然而,水泥行業化解過剩產能任務仍然艱巨。
王磊坦言,新疆水泥行業的常態,需求量是每年4000萬噸左右,但目前產能高達1.1億噸。從行業角度來看,新疆水泥的產能要保證在6500萬噸左右,這樣就能保證產能利用率達到75%至80%。
自治區建材行辦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疆水泥產能利用率39%,為全國最低省份。2016年水泥需求量仍在下降,全疆水泥產能利用率繼續降低。
孫存穩介紹,2017年水泥市場需求雖然有一定增量,但相對于過大的水泥產能,仍然嚴重過剩,產需矛盾依然突出,仍然需要化解過剩產能,通過“以量保價、以價保利,保利潤促進增長”。
2017年新疆水泥行業的發展目標是徹底扭轉虧損局面,全行業力爭實現利潤3億元,退出產能500萬噸。
去產能,“做減法”,陣痛之中孕育著重生的希望。
據悉,2017年我區一批交通、水利、特色小鎮等基礎設施項目計劃投資將大幅增加,為水泥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自治區公路計劃投資2000億元,是2015年同期的5.5倍,初步測算可增加水泥用量500萬噸。此外,部分項目趕工期提前,也利好2017年水泥行業發展。”孫存穩說。
盼望水泥行業政策“春風”吹進門的期待引起了決策者的重視。
從2017年5月1日起,新疆將淘汰全部32.5等級水泥,預計減少產量500萬噸。2020年底前,嚴禁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水泥項目。
自治區建材行辦還制定了分年度、分區域水泥過剩產能退出導向意見等相關政策措施。根據新疆綠洲經濟的特點,將全疆分為和田、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喀什、阿克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烏昌石吐、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阿勒泰(克拉瑪依)等9個水泥產銷區域。以區域水泥總產能、預測需求量為依據,兵地統籌考慮,綜合平衡,確定各區域過剩產能退出數量。通過市場和政策擠壓,政府和企業密切配合,協同發力,迫使過剩產能退出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