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立市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深圳的經濟密度高度聚集,單位面積承載的經濟活動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據統計,深圳地區以占全國0.02%的國土面積承載了0.7%的火電機組,3%的工業活動,以及1%的汽車總量,單位面積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遠高于北京、廣州等特大型城市。在經濟發展迅猛、人口劇增、土地資源極為緊缺的情況下,深圳從未忘記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長許勤說,深圳大氣污染治理工作能取得較好成績,最重要的是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驅動作用,堅定不移地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
許勤說,深圳始終堅持實行最嚴格的產業準入標準,推動綠色生產、綠色制造、綠色消費,不斷增強經濟的技術含量、知識含量和綠色含量,這是深圳治理大氣污染的治本之策。近年來,深圳淘汰和轉型低端企業超過1萬家,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等16大重污染行業基本退出深圳,“城市里很難看到一根冒煙的煙囪”。
治理空氣污染
深圳打了一場持久戰
深圳始終堅持優質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發展戰略。2004年以來,累計每年減少重油使用量300萬噸以上,天然氣占一次能源使用比例由2004年的不到1%上升到目前的13%以上,近兩倍于全國平均水平。目前,深圳已形成了以電和LNG等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的85%以上。
鐵腕治污是深圳的另一做法。深圳市人居環境委相關負責人說,深圳重污染產業主要集中在火力發電、印染等行業。為此,深圳在2010年完成了全部11臺燃油電廠“油改氣”改造工程,每年PM2.5減排435噸。2011年7月深圳在全國率先出臺政策將全市列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累計淘汰和改造了1000多臺高污染鍋爐。推進現役燃煤機組提前完成了超潔凈排放改造,實現了煤炭的集中清潔利用。
深圳曾經是全國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2008年產值高達850億元。家具生產使用油漆,不僅居民投訴,也是VOCS(揮發性有機物)及PM2.5的重要來源。為此,深圳痛下決心搬遷500多家大中型家具企業,關停112條無牌、無證涂裝生產線。2013年以來,深圳以全面推廣水性涂料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家具、建筑裝飾裝修、集裝箱制造、汽車制造和維修等重點行業VOCS整治。不僅減少了有機顆粒物污染,也使深圳臭氧濃度在珠三角城市中保持最低。
此外,深圳機動車保有量超過300萬輛,是當地主要的大氣污染源。為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深圳2013年以來累計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32萬余輛。提前實施了機動車和車用燃油國Ⅴ標準,大力推廣新能源車。截至2016年,深圳累計推廣新能源車5.9萬輛以上,其中公交車8070余輛,公交領域新能源車數量居全球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