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慧珍表示對此并不認同,主張取消32.5復合水泥的人認為高標號的水泥才能適應高強度混凝土的需要,而水泥及其混凝土(包括無粗骨料的混凝土--砂漿)的強度主要取決于成型所用的水膠比。水泥標準規定采用固定水膠比0.5在試件養護28天檢測強度,應當叫做標稱強度(因為檢測方法不同時的結果沒有可比性)?;旌喜膶{體強度的貢獻隨水膠比下降而提高的幅度比純水泥的大,齡期越長越大。這就是按標準檢測混合材水泥標稱強度低的原因?,F代混凝土普遍使用高效減水劑,使得混凝土水膠比可以降低到0.5以下,這就是低強度水泥能做高強度混凝土的原因。對于混凝土,水泥標稱強度已不再重要。造成國內建筑質量、使用壽命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缺乏長遠理念及規劃,短期行為嚴重及規劃設計要求低,建筑物未到使用壽命的拆建, 盲目降低成本及偷工減料,加上體制、建設法規執行監管和社會信用缺失等方面問題。
目前,國內建設使用量最大的是C30普通混凝土,而配置這類混凝土恰恰是32.5復合水泥。如果取消了32.5復合水泥,會出現沒有“沒有標準有市場”和混凝土企業自行生產32.5復合水泥的情況。“沒有標準有市場”是極不正常的市場情況,更加會導致混凝土質量下滑,不符合建筑要求?;炷疗髽I自行購入熟料生產則無法保證產品的合格,相對于現在水泥企業有較為嚴格的混合材添加標準,混凝土企業是做不到的,這也是某地水泥協會人士所擔心的。
低標號就代表低品質?
主張淘汰32.5復合水泥的另一理由是32.5復合水泥這類低標號水泥的大量生產與我國領先世界的水泥現狀極不相符,并冠以提質增效的名頭。曾有學者表示,雖然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的占比已經達到了98%以上,且均為大型裝備,但產出的卻是大量低標號水泥。先進的技術生產能力和低端的市場供應形成了嚴重反差。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國內許多水泥企業負責人的認可。水泥標號是衡量水泥強度的標準,于是甚至有人認為高強度的水泥就一定比低強度的水泥品質高。晉而認為生產低標號水泥的企業就是落后產能,要像當年淘汰立窯那樣淘汰他們。
原新疆水泥協會會長王立新對此直言,取消或將32.5級水泥定性為落后產品,是一個偽命題,這個命題中有一個假設前提條件,生產者憑自已的想象將消費者對水泥質量的判斷當成傻瓜或無知者來看待的。廉慧珍教授在《關于某政協提案要求取消32.5級水泥等問題的討論》一文中說標準的水平高低應當指的是所規定的指標是否能滿足用戶的技術要求,是否方便用戶使用,是否具有技術上的先進性和可操作。她還用水泥最為密切的混凝土舉例,如實際運用中用52.5水泥配制的高強混凝土反而很容易開裂而影響耐久性,如此高強度的水泥難道是“優質”?當前,確實會有農村用戶反映自己購買的低標號水泥品質低下,影響使用。但實地了解后得知是因為購買到了小粉磨站生產“套牌”水泥,也就是不達標的劣質水泥,與標號無關。
國際上早已淘汰32.5復合水泥?
近年來強調取消32.5復合水泥的呼聲中,最為人關注的莫過于“與國際接軌”。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各行各業都強調要與世界接軌。中國水泥行業其實已經走在與國際接軌的前列,上世紀我國水泥標準已經加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并不斷完善自身的檢測方法。有企業負責人曾表示:“全世界水泥市場基本上是42.5標號占50%,52.5和62.5標號占50%,非洲國家應用的最低標號是52.5,而我國卻是32.5標號占60%至70%,取消32.5水泥可以使我們國家的水泥更容易與國際接軌。“
國際上是否真的已經淘汰了32.5等低標號水泥?據媒體報道,近日歐盟水泥標準EN197-1中將再增加兩個新的低熟料含量水泥品種。另外,早在2011年德國的一些水泥工業研究機構就提出,波特蘭水泥中的熟料含量可以降低至50%,并開展持續的試驗研究。報道認為,水泥工業都面臨節省優質化石類燃料和降低CO2排放的巨大壓力。在目前,還沒有一種能夠完全替代波特蘭水泥(我國稱硅酸鹽水泥)的新膠凝材料出現的前提下,開發低熟料多組分波特蘭水泥無疑是一項重要的節能減排措施。此外,中國水泥網特約評論員高長明12月5日在中國水泥網刊文《2014-2015世界主要國家32.5水泥用量占比調查》詳細調查了全世界48個有代表性水泥生產國家,經過調查發現“32.5水泥(或相當于32.5水泥)用量占比為8%~10%的有5個國家,即美、荷、科威特、阿聯酋和埃及,占總數48的10.5%;占比為11%~15%的有15個國家,即英、日、加拿大等,占總數的31.5%;占比16%~20%的有23個國家,即法、意、西班牙、比利時、波蘭、羅馬尼亞、澳大利亞等,占總數的48%;占比為21%的僅德國1個國家,占總數的2%,意即除中國和巴西32.5水泥用量占比非正常地偏高以外,德國是世界上32.5水泥用量占比最高的國家,代表了世界水泥混凝土技術發展的方向,發揮著引領作用。占比為60%的只有巴西1個國家,占總數的2%。48個世界主要國家(地區)32.5水泥用量占比的總平均數為15.6%。”并表示 32.5水泥在世界各國是普遍應用著的,是不可或缺的,今后的發展趨勢也是有一定空間的。當然,高長明也表示對于當前我國水泥生產中32.5復合水泥占比確實過高的,需要優化比例,但絕對不是全部取消。
除了上述問題,水泥企業生產32.5復合水泥時可以消耗大量工業廢渣,推動資源利用率的提高和生產更高強度的水泥意味著更高的污染排放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32.5復合水泥生產中熟料消耗相對較低,可減少能源、材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具有綜合利用工業廢渣的巨大優勢。 “工業廢棄物資源化,是必然的趨勢,水泥工業責無旁貸。”有學者這樣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