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沒有投資,就沒有回報。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在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青島將投資這一經濟發展動力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投資規模連年以千億級的增量進階,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市統計局1月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青島市固定資產投資繼2012年實現4000億元、2013年跨越5000億元、2015年突破6000億元大關之后,2016年又邁上7000億元新臺階,總量和增速均“領跑”全省。

一組組數據傳遞出的,是行穩致遠的有力印證。
經濟發展質量如何,項目帶動至關重要。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多次指出,要以項目論實績,以實績看能力,把更多更好的項目引進來、落下地,為我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強大助力。而高質量的項目,必須依靠大手筆的、精準有效的投資。近年來,全市上下凝聚共識,面對投資內外環境發生的巨大轉變,精準施策、精準發力投資領域“供給端”,有效投資和有效供給不斷落地見效,筑牢了經濟發展支撐,儲備了經濟發展動能,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實現了投資的新一輪“加速跑”。我市固定資產投資邁上7000億元臺階,為優質大項目的能量爆發提供了最為堅實的保障。
謀全局,“量質雙提”創效益新高
謀大勢、謀全局,方可觀未來,投資的“藝術”同樣如此。
青島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始終從大局著眼,科學處理速度與效益的關系,在不斷提高經濟質量中求發展,在投融資體制改革、投資便利化改革、投資節奏與效能等方面把準“風向”。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我市先后實施“三證合一”、“五證合一”改革,連續出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民間投資發展、優化項目審批流程等投資便利化改革,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適度規模并穩中快進,投資總量和增速拔全省頭籌。
2016年,在服務業投資的強力推動下,青島市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溫和換擋發展,投資總量突破7000億元大關,達到7454.7億元,占全省投資總量的比重為14.2%,占比同比提升0.4個百分點;投資增速13.7%,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速5.6個和3.2個百分點。
投資總量和增速的雙雙提升,反映了青島經濟實力、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和城市承載力的提升,也彰顯出青島作為全省龍頭城市的經濟聚集能力和輻射能力。
在投資增速換擋的同時,我市始終牢牢抓住擴大有效投資這條生命線。無論是優化投資結構,還是加速項目建設,都積極推動投資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轉變,投資效益實現新的提升。據初步預計,2016年青島市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74.5%,比2015年提高4個百分點;項目投產率穩步上升,達到81.3%,比2015年提高7.7個百分點。
高效益投資,高質量投入,為我市未來的產業結構優化和持續健康發展積攢了后勁。
優結構,重點領域投資高歌猛進
投資步履鏗鏘,投資結構優化,使全市重點項目、重點板塊高歌猛進,轉型升級風行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