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要按照構建現代財政制度的要求,加快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在一些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財政部部長肖捷表示。國務院已經出臺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改革總體要求、劃分原則、主要內容。今年將加快制定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總體方案,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收入范圍,健全地方稅體系,推動形成權責利清晰、更加有利于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財稅體制。
“要抓住改革時間窗口,及時推出一批高質量的改革方案,提高改革精準化水平,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措施落實。”肖捷說。
減稅降費仍是主基調
個稅改革有望“破題”,營改增減稅規模有望達7000億元
“現在制造業的利潤,差不多也就是5%左右,這費那費一多,企業很難承受。降成本,首先要把費降下來。”全國政協委員、會計審計學家張連起認為,大規模減稅降費,對實體經濟肯定是利好,負擔輕了,振興的動力才會更足。
減稅降費仍是今年財政政策的主基調。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有利于發揮減稅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效應。具體措施包括:繼續落實并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擴大減稅效應;落實好其他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研究實施新的減稅措施。同時,進一步清理規范基金和收費,再取消、調整和規范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公開中央和各地收費目錄清單。
減稅方面,營改增將繼續擔當重任。專家預計,今年營改增減稅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有可能達到7000億元。因為,去年營改增全面推開是在5月份,時間只有8個月。2017年則是一整年,四大行業減稅存在翹尾因素,不動產納入抵扣也有翹尾因素。兩個“尾巴”一翹,全年減稅5000億元就打不住了。
深化稅制改革,是社會最關心的熱點問題。今年的稅制改革內容,大致有這么幾項:研究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方案,研究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繼續深化資源稅改革,擴大水資源稅試點范圍。貫徹稅收法定原則,配合做好煙葉稅等稅收立法工作。起草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條例。研究制定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
如果前幾年大家談個稅主要是從收入角度看,現在則更注重公平性,應該從家庭支出負擔角度考慮,因此“增加專項扣除項目”就成了近兩年討論個稅改革時的高頻熱詞。專項扣除的可能性、扣除項目的設計以及扣除額度的核算方式等,都成為個稅改革的焦點。
“在修訂個人所得稅法的基礎上,應研究決定專項扣除可能的方向。具體講,就是通過建立‘基本扣除+專項扣除’機制,適當增加專項扣除,進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張連起說,比如在現行3500元和三險一金基礎上,去年已在31個城市試點商業健康保險扣除政策。下一步,根據社會配套條件和征管機制的完善程度,可適當增加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比如,再教育支出、贍養撫養支出、首套房貸利息等支出,以此降低中低收入群體稅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