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之所以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从一个山区的小水泥厂发展至今天位于世界水泥前三强,亚洲第一的规模,新型建材多年来一直占据世界第一首位,中国百强企业安徽利税前三,利润总额安徽省属企业第一,这些离不开郭文叁的前期铺垫,也与现任高登榜的承继有重大关系。
郭文叁时期的海螺
郭文叁,海螺集团前董事长,出生于1955年,于1978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系毕业,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水泥工艺高级工程师.。1980年加入海螺前身宁国水泥厂。1997年1月起,先后担任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年12月退休。从郭文叁个人简历来看,他是水泥行业的内行人士,在水泥企业管理方面比较强势。综观郭文叁领导的海螺水泥,主要有如下特色:
1.改制不裁员
大多数国有企业借改制之机私吞国有资产,领导富了厂子倒了,肥了方丈穷了庙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是郭文叁时期的海螺,在进行企业改制过程中,既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又不裁剪一个员工,切实保障了海螺员工的正当收益,为海螺水泥在发展过程中保证了可靠而稳定的人力资源。
2.做事以效率见称
在宁国水泥厂发展初期曾经历过度投资期,宁国水泥厂由于过度投资使得入不敷出,效益大降。1993年,那时只有39岁的郭文叁成为宁国水泥厂厂长后,便即时着手清理无效率的投资,当中包括叫停对合肥建材大厦、宣城大理石厂等项目投资,以及压缩了上海、南京及合肥办事处的投资规模。而当时整个社会风气是增加投资及扩大规模,郭文叁明显是采取相对节约式的发展模式,这对加速企业资金回拢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也为海螺上市增强了实力。
3.利润增长近45倍
郭文叁时期的海螺水泥,在1997年海螺的产销量只有370万吨,已较1996年增加了45%,经过规模扩充后,截至2015年6月底,熟料产能已达到2.27亿吨,水泥产能已达到2.85亿吨,水泥及熟料合计净销量达到1.15亿吨,与1997年时相比,规模已扩充了数10倍。
除了生产规模大幅扩张外,郭文叁时期业绩亦大幅提升。在1997年海螺的营业收入为7.6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707亿元人民币。而到2015年,营业收入为509.7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75.1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增长近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