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叁时期(1997-2015年)海螺水泥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表
4.精细化成本控制
海螺水泥一直被称为业内成本最低的企业,早在2013年,海螺水泥的熟料成本就比当时水泥熟料成本行业均值低50元/吨。在郭文叁时期,海螺在很多地区的成本早早控制在100元/吨以内。这种低成本有利于帮助海螺水泥完成对市场的迅速占领,成就水泥龙头地位。
郭文叁时期的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是节约运输成本。主要体现在集中生产线,建设规模效应。他领导企业沿着铁路和长江建厂,充分利用水运和铁路的物流成本优势,轻而易举扩大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此外海螺把粉磨站分散的建设,选择在靠近市场的地方建立,也有效的节约了成本。
二是节约投资成本。海螺集团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有能力自主兴建水泥生产线的企业。出现这种局面,与当初郭文叁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先进理念有很大关系。许多企业都通过收购重组来实现产能规模的扩大,而郭文叁高瞻远瞩,在他看来,很多被收购企业可能本身存在许多问题,或属于落后产能,应该被淘汰,更重要的是,经过测算,他认为,收购一条生产线的成本是自建一条生产线的许多倍,而且被收购企业至少需要多年才能达到新建企业标准。
三是提高人均产值,降低人力成本。郭文叁管理能力强,他的精细化管理,使得2015年海螺人均水泥产出较高(行内人士曾测算出海螺日均产出为12.4吨/人,而水泥行业日产平均值是10.6吨/人)。
高登榜时期的海螺
海螺水泥现任董事长高登榜,男,汉族,1961年2月生,江苏泗洪人,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淮南矿业学院矿山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2011.年12月至2015年.11月,先后任中共芜湖市委书记、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2015年.11月至今任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相对于郭文叁来说,高登榜并不属于水泥行业出身,他先从政,再以政转企。高登榜领导海螺有一年多的时间,2016年度,海螺营业收入379.49亿元,净利润118.1亿元,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7.3%。从业绩来看,他的领导成果并不弱于郭文叁。当然这也跟之前海螺老的班底延续和市场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高登榜的领导风格属萧规曹随,在成本控制、节能降耗以及精细化管理方面,大部分策略和方案还是延续郭文叁时期的。郭文叁因是水泥专业出身,在管理水泥企业方面更有优势一些,而高登榜前身是政府官员,在企业管理方面相对有些不足。郭文叁是一个很强势的管理者,在他管理海螺时期,权利集中化,不太喜欢接受媒体采访,也很少造访其他水泥企业。跟省委领导,乃至北京部委保持良好关系。而高登榜比起郭文叁更随和一些,接手海螺后积极与同行相关企业接洽,互相合作。高登榜管理下的海螺是否比郭文叁管理的海螺更有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成效就会慢慢显露出来,时间会给出答案,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