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決策部署,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8日,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陜西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督察組于2017年4月11日向陜西省委、省政府進行了反饋。反饋會由胡和平省長主持,李家祥組長通報督察意見,婁勤儉書記作表態發言,趙英民副組長,督察組有關人員,陜西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及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了會議。
督察認為,2013年以來,陜西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陜西時重要指示精神,將建設美麗陜西作為重要戰略舉措。制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體系、黨政領導干部生態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開展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巡查,不斷壓實環境保護責任。
陜西省在全國較早出臺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組織實施治污降霾保衛藍天五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方案。采取“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等措施,不斷加大治污降霾力度。2013年以來累計拆除燃煤鍋爐9400多臺,完成1564萬千瓦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比國家要求期限提前三年在全省范圍完成國Ⅴ汽柴油推廣使用工作。
完成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集中整治并啟動新一輪治理行動,全省累計投入治理資金143億元,實施各類項目613個,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146萬噸,渭河干流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加強漢丹江綜合治理,推進月河補水、引嘉濟漢,保障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水質安全,確保“一江清水供京津”。推進延安、榆林黃河引水等工程建設,啟動延河、無定河等重要河流綜合整治。認真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關于秦嶺違法建筑的重要批示,迅速拆除違建別墅,對周邊6市38縣進行專項治理,并對相關責任人依法進行處理。
持續推進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工程,全省水土流失面積減少3萬平方公里,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3.1%。對功能縮減、生境退化的各類濕地,因地制宜采取退耕還濕、植被恢復等措施,建成國家濕地公園31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9個,完成濕地保護恢復面積246萬畝。設立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古樹名木電子檔案,啟動“黃帝手植柏”擴繁保護工程。將生態移民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實施陜南避災扶貧生態搬遷,5年來累計生態移民約45萬人。加強珍稀野生動物保護,全省野外大熊貓數量達到345只,朱鹮種群數量達到2000余只。
陜西省高度重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按照邊督邊改要求,嚴查嚴處群眾投訴環境案件,并向社會公開。截至2017年2月底,督察組交辦的1309件環境舉報問題均已辦結,關停取締222家、立案處罰363件,拘留26人,約談492人、問責93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