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的经济平衡,美国耶鲁大学的资深教授斯蒂芬•罗奇认为,全球的经济平衡取决于中美经济的平衡,中美经济平衡过去有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制造把大量的产品运到美国,二是美国大量向中国发国债,相当于美国用中国的产品同时花中国的钱,这是不可持续的。他给出的解决方法是,中国不要过分依赖美国市场,要扩大自己的内需,美国也不要过分依赖中国的产品,应该加快自己的实体经济发展。他认为,在未来中美经济平衡方面,中美谁先认识了这一点,谁就会成功。
美国在振兴自己的实体经济,中国也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内需市场。但这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五到十年慢慢地走到平衡的状态。
记者:不久前,民营企业家曹德旺称中国制造业成本高,他到美国建厂引来社会热议。中国建材旗下也有企业走出去,你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去海外投资?
宋志平:我倒不那么看。中国企业在全球建工厂,是中国企业和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不是哪个条件好,哪个条件不好。
比如中国巨石的产品在美国很有市场,但从中国运到美国费用很高,为了巩固我们在美国的市场,我们需要在美国建工厂。
不久前,美国欧文斯康宁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跟我有一次会面,我们两家在中国泰安有合资的特种纤维项目,当时他也问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去美国建工厂?中国巨石总裁张毓强就跟他说,就像你们在中国建工厂一样,我们在美国也有市场,去美国建工厂是为了服务我们美国的客户。
以前中国是全世界的工厂,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加工地在中国,这只是第一个阶段。现在发展到第二个阶段,全世界是中国的工厂,中国要到全世界开工厂,这也是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历史性的跨越,这是一个大的规律,不管国内的产业政策如何,我们也不可能把工厂都建在中国,这也不符合逻辑。
我们应该把工厂建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尤其是建在距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产地都近的国家,这是大的发展趋势。
日本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后来在全世界建工厂之后,就从过去注重GDP到重视GNP,从重视国内生产总值到重视国民生产总值。我觉得中国也在进行这个改变,既不是中国环境不好了,也不是外国环境比我们好,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