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巨石”)投资3亿美元建设的玻纤生产线项目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里奇兰奠基。中国巨石隶属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筑材料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是中国巨石继埃及项目之后,为加快企业全球布局做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为什么去美国建工厂?未来中美制造业将会有哪些交锋?传统制造企业如何转型发展?近日,记者专访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
温文尔雅的宋志平出过五本书,《包容的力量》讲企业文化,《央企市营》讲改革,《整合优化》讲企业转型,《我的企业观》和《经营方略》则是他20多年来做大型企业一把手的心得。
宋志平曾是中国建材、中国医药集团两家央企的董事长,2014年4月,宋志平离任国药集团董事长一职时,国药集团的营业收入从他2009年接手时的360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2035亿元,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2016年,宋志平主导完成了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的合并重组,合并后的中国建材成为世界建材领域的巨型航母,成为坐拥5.3亿吨产能的世界水泥大王。
“中国企业在全球建工厂,是中国企业和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不是哪个条件好,哪个条件不好。” 宋志平说。
让世界成为中国的工厂
记者: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回流,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后宣布将要实施更大幅度的税制改革,吸引全球的企业到美国,你对中美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和交锋怎么看?
宋志平:美国在前些年经济发展过程中觉的吃了亏,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总结教训,发现实体经济作为根基很重要。美国不是卢森堡那样的小国家,可以主要发展基金之类的金融产业,美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如果完全没有实体经济,它的根基就没有了。
所以,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反思,提出要回归实业。其实不仅美国,包括欧洲一些国家都对虚拟经济、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等进行了反思,纷纷提出再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