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礼仪之邦。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儒家文化就从这里发展,其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016年12月,整个全国建材业乃至商业界的目光又聚焦于此地,这一次牵动大家神经的,是中国水泥巨头山东山水水泥集团在经历了近年来的一系列波折,更在2015年创下20亿巨亏的事业低谷后,仅用一年时间,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实现扭亏,创下水泥业的又一个神话。山水集团在这一年发生了什么,能让一个风雨飘零的企业实现这么大的奇迹?
近日,带着这些问题,《水泥内参》编辑部走进山水集团总部,对山水集团副总经理陈仲圣(以下简称陈总)进行了独家专访。陈总是山水集团的创业元老,亲历了山水集团的发展过程,在山水集团长期担任技术和生产的管理工作,我们希望从技术和生产的角度,向大家从另一个角度讲述山水集团的另一面。
技术先进是山水崛起的引擎
从山水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水泥生产技术的先进性是保障山水集团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谈到当年山水集团创业之初的状况时,在山水集团长期担任技术和生产管理工作的陈总感慨良多。
陈仲圣接受《水泥内参》专访
1999年,山水集团高瞻远瞩,看到了发展新型干法生产线是水泥行业的必然趋势,因此便下定决心要建设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然而,在当年这一技术是掌握在少数的几个水泥设计院手中,要是排到山水集团的项目设计,至少要等待半年的时间,就是提供一些图纸参考还要等上几个月的时间。“求人不如求己”,靠着山东人特有的执着,整个公司的技术骨干全体投入到新项目中,在陈总的带队下,技术团队坚持自主研发,攻坚克难,终于自己设计完成了集团首条日产2500吨的生产线,并且运营效果非常良好。
在第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山水集团2003年有自行设计建设了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这条线是我国水泥行业最早的由企业自行设计研发的5000吨生产线。从此,山水集团一直保持在全国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的龙头地位。
不仅如此,山水集团最早的水泥项目建设在行业中仍保持着多项纪录,山水人骄傲的称为“三最”。一是项目资金投入最低,山水集团的所有项目建设在整个行业中控制投资是最低的,这是至今令所有水泥企业都羡慕的。拿日产2500的生产线来说,行业普遍的投资在7、8亿左右,甚至超过10亿,而山水的2500生产线建设,只用了不到3亿的投资就建设完成,并且运营良好,这引起了整个业内的轰动,怎么做到的呢?原因就是山水有很多水泥项目都是自己设计,在整个项目设计规划之处,就将作业重心放在核心的技术环节投资上,而有些不必要的建设,都进行了改进,比如,在传统的设计中,有很多装备都安置在厂房车间中,而山水的技术专家在经过细致分析后,大胆改进为露天放置,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基建厂房成本支出,在以后的装备维护过程中也极大的方便,从这一小细节就看出山水人对技术的务实精神。二是项目施工工期最短,由于山水的所有项目都是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效率之高可想而知,山水的熟料生产线项目一般工期在10-12个月的时间,粉磨站的建设周期在6-8个月。三是项目运行效果最好,由于山水项目建设中的技术保障到位,所有项目都能实现投产即达标,甚至不用做调试的效果。
以上这些莫说是以前的记录,就是在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这些成绩中每一项都足以让所有水泥行业技术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