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國民經濟的立身之本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和創新驅動器,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實體經濟發展,則國家興盛;實體經濟衰退,則國家沒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我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當前,我國實體經濟面臨成本的“高山”。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2年以來,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一直維持在85元左右的高位,2016年為85.52元,同期企業利潤率僅為5.97%。同時,大量資金在金融系統內部空轉,形成“脫實向虛”的態勢。實體經濟也面臨轉型的“火山”,大量實體型企業因資源有限、能力不夠,難以通過自主創新進入價值鏈中端和高端環節,陷入低端競爭陷阱。此外,還存在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市場準入門檻高等問題,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如何振興實體經濟?辜勝阻建議,一要打好削減實體經濟成本的“組合拳”,通過進一步加快稅制改革、規范行政性收費項,切實降低企業融資、用工、稅費成本,讓實體企業輕裝上陣、有利可圖。二要抑制“炒”的利潤空間,減少投機暴利,限制投機暴富,緩解資本“脫實向虛”和“由內向外”的趨向,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位。三要引導企業形成自己獨有的比較優勢,樹立質量與品牌意識,打造更多“百年老店”,增強產品競爭力,以技術創新促使制造業轉型升級,推進實體型企業進入產業鏈中高端環節。四要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完善產權保護制度,進一步降低門檻,放寬市場準入,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使用各種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營造法治化的市場營商環境。
三、去產能去庫存:結構改革的重要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過去一年去產能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運行情況和發展環境有所好轉。但是也出現了煤炭價格短時間內大幅上漲,導致下游企業生產成本增加、淘汰落后產能難度增大等問題。在房地產去庫存方面,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急劇分化,部分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幅度較大,而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去庫存任務依然艱巨。今年,房地產將面臨“防過熱”和“去庫存”雙重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