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保護環境綠色發展:民生的熱切期盼
當前,大氣、水資源與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進入“攻堅期”。環境污染已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人民群眾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吸潔凈空氣、喝干凈水、吃放心食品”已成為最大民生期待。
如何推動綠色發展保護環境?辜勝阻強調,推進綠色發展,實現“十三五”時期環境質量有效提升要改變現存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城鎮化結構的深層次問題,全面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多措并舉實現標本兼治。要轉變過度依賴煤炭的能源結構,從源頭上減少對化石能源的需求,提高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要推進新能源革命,實施清潔能源優先發展戰略,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要建立綠色的產業體系。對不符合環保標準的“三高”企業實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建立資源產品的市場價格機制,并將環境成本納入企業生產成本,倒逼“三高”產業向資源節約型產業轉型。因地制宜地培育、引進和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和綠色服務業,不斷推進綠色科技和服務模式的創新,擴大節能環保產品和服務供給。要轉變失衡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改變人口過度集中特大城市的現狀,緩解特大城市所面臨的嚴重“大城市病”。大力發展城市群,使城市群成為推動城鎮化發展的主平臺。要發揮大城市的擴散效應和帶動效應,以大帶小,將周圍中小城市融入城市群發展體系內,形成合理分工、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群。提升環境污染治理能力,提高污水、生產和生活垃圾處理廠等綠色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優化制度供給,形成合理的污染約束機制、激勵機制與跨區域協調機制,約束各主體履行環保職責,形成政府、企業和公民各治理主體的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