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您也提到北京大氣治理。北京2016年PM2.5降幅很大,但是根據提出的目標,到2017年要到60微克/立方米,完成的困難可能會非常大,包括媒體的同行和環保基層同志普遍感覺不是很樂觀。北京現在問題是燃煤到了一千萬噸以下量級,經濟結構總體比較合理,清潔排放比較高。您覺得北京要在2017年實現這樣的有難度的目標,該做些什么,有什么建議。
陳吉寧:我們非常關心這個事情。從環保部的角度來研究這個事情,來加大對相關工作的調動力度。這也是去年5月份我們啟動京津冀強化措施的一個重要內容,即幫助北京完成它的目標。這件事情確實有難度,但不是沒有可能,做好了可以完成。你們可能注意到我們有“2+4”,兩個大城市帶4個周邊城市,加快污染治理。北京重點是保定和廊坊。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散煤替代,禁煤區的劃定都在這個地區,還有加強對高架源的管控。北京實現目標,既有北京自身需要努力的地方,也需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努力。
北京實現目標是推動京津冀實現目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大家都會受益。正是從這個角度著眼,我們強化措施既加大北京管控力度,又加大對周邊地區高架源傳輸問題的解決。北京市有北京的污染結構,跟其他地區不一樣。它的產業結構比較好,但是也有它特殊的問題。一個是工業大院問題,小散亂,在城郊仍然很重,要加大力度清除這些小散亂。一個是散煤問題,特別是在城郊,散煤量還是很大,要加大散煤的替代工作。最核心的問題是北京必須解決重污染車問題。我們要鼓勵環保的綠色出行,特別鼓勵大家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北京如果不解決車的問題,特別是重污染車的問題,改善空氣質量是比較困難的。北京的挑戰還有城市管理,揚塵太大。所有PM2.5濃度能夠達標的城市,揚塵量都控制在很低水平,目前北京的揚塵量太高了,需要加強城市管理,更加精細的管理。
第一財經:您剛才多次提到高污染車,我想知道怎么能抓到這些高污染車,環保部有沒有什么具體措施?總體上來看盡管這幾年環保部對重污染車越來越重視,但在重污染車防治方面似乎缺少系統的整體規劃,在這方面下一步環保部會有什么新的動作?
陳吉寧:我們現在機動車保有量增加非常快,2016年產銷量均達到2700萬輛左右,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億輛,其中汽車是1.9億輛。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機動車污染問題目前不在中小城市,主要在大中城市。我們有很詳細的源解析,表明機動車已成為許多大中城市細顆粒物的首要來源,分別占北京31.3%,占上海29.2%,占杭州28%,廣州稍微少一點,占21.7%。
我們對機動車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不斷升級新生產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新車要越來越好,新上路車排放量要越來越少。今年1月1日起全國范圍正式實施國五排放標準,輕型車國六標準2016年底也正式發布了。跟國一車相比,新生產汽車的單車污染排放量下降90%以上。存量車用十幾年了,有一個逐步替代的過程。不是說用了國五國六標準明天這些車都變好了,已經上路的車需要一個逐步淘汰的過程。
二是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大家可能注意到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這幾年每年都明確提出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的數量,這是環保部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政府出臺一些補貼政策,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全國合計淘汰1600多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力度是非常大的。這個淘汰不是把北京車賣到河北,這不算,要徹底注銷的才算。我們一些汽車擁有者也不容易,把自己還能開的車替下來,為環保做出了犧牲。
三是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現在有13個省(區、市)和70多個城市出臺了關于機動車污染防治的專項法規,183個城市成立機動車環境管理機構,建設1萬多條在用車的排放檢驗線。
四是提升車用燃油品質。2000年我們淘汰了含鉛汽油,這個對兒童影響非常大。今年開始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車用汽柴油含硫量已從2000年的1000PPM下降到目前的10PPM,降低了99%。
下一步也有一些部署,總的思路是: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落實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便民惠民的決策部署,以高污染高排放車輛為重點(把最臟的車要解決),堅持“車油路”統籌,強化區域協同聯動,努力構建以全面信息公開為中心、嚴格排放標準為引領、大數據互聯共享為支撐、嚴格執法監督為保障的機動車管理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