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加強水土流失和地質災害治理。以大湘西與湘南地區為重點,實施重要江河源頭、重要水源地和山洪災害易發區等水土流失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5萬公頃。實施48萬公頃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實施3500處地質災害險情隱患點應急處置、1000處以上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工程治理、13個綠色礦業示范區建設、3萬戶約12萬人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責任部門:省水利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發改委、省林業廳、省移民局等有關部門)
16、加強區域低碳發展試點示范建設。結合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以長株潭、郴州市、長沙縣和湘潭高新區等國家試點示范為重點,圍繞能源結構優化、重點行業能效提升、“城市礦產”再利用、城市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建筑能效提升、綠色低碳交通建設、碳排放數據統計核算管理等七大類工程,組織實施一批低碳項目。力爭到2020年,實現低碳試點重大項目全覆蓋,減排量化可考核,帶動全省低碳發展戰略實施。(責任部門:省發改委、省能源局、省經信委、省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等有關部門)
(四)突出開放發展,著力補齊互聯互通短板。到2020年,對外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構建與“公鐵水空”國際多式聯運相適應的全方位開放體系;對內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和泛珠區域合作,構建與我省“核極帶”空間布局相匹配的現代物流體系,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17、加快出海出境通道建設。開拓國際航線航班,實現開通航線航班覆蓋全球五大洲。加強航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湘歐快線國際貨運班列雙向常態化運營發展,發展國際鐵海聯運五定班列,暢通亞歐國際鐵路貨運大通道。依托洞庭湖和長江黃金水道,加快五定班輪、江海聯運、近海直航和接力航班等外運業務發展,開辟近海和國際直達水運航線。加強航道、碼頭、港區集疏運體系建設,重點打造岳陽港和長沙港兩大內河水運樞紐。加快形成東向出海、南向湘粵桂、西北湘歐快線陸橋、西南湘滇等四大出海出境大通道。(責任部門: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等有關部門)
18、加強對外開放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口岸體系建設,推動長沙和張家界航空口岸、岳陽城陵磯水運口岸提質升級。加快口岸通關一體化建設,促進岳陽綜保區、長沙黃花綜保區、郴州出口加工區、長沙金霞保稅物流中心等特殊監管區域(場所)與口岸聯動發展。推進全省電子口岸統籌發展,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放大指定口岸功能。加快國際會展、通關代理中心、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平臺建設,打造海外展銷重點平臺。加快長沙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建設,積極申報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啟動湖南內河航運信息集散和物流交易中心建設。(責任部門: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等有關部門)


